閱讀足跡 永久書架

第64章 封禪臺 (第1/1頁)

莫小南北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大年初一,凌晨四點。泰山頂冷風嗖嗖,吹在人臉上如刀割一般。

整個碧霞祠龍籠罩在一片黑暗之中,祠內眾人已經早早起身。

霍正英覺得好冷,幾乎用羽絨服包住了頭,不斷的甩動著胳膊腿來禦寒。

很快人員齊整,眾人在碧霞祠無塵道人的帶領下直奔岱廟的封禪臺而去。

泰山南麓的岱廟,俗稱“東嶽廟”,始建於漢代,是歷代帝王舉行封禪大典和祭拜泰山神的地方,總面積10萬平方米,建築按照帝王宮城形制營造,城堞高築,周闢八門,四角有樓,前殿後寢,廊廡環繞。

天貺殿是岱廟的主體建築,北宋大中祥符二年建造,歷代多有重修,內祀“東嶽泰山之神”。天貺殿採用“九五”之制及重簷廡殿頂的形式,為中國古建築的最高規格,與北京故宮太和殿、山東曲阜大成殿並稱為中國古代三大宮殿式建築。

殿內東、北、西三面牆壁上繪有巨幅壁畫《泰山神啟蹕迴鑾圖》,生動形象地展現了泰山神出巡與迴鑾的盛大場面,是現存道教壁畫的上乘之作。

岱廟內碑碣林立,現存自秦漢以來的歷代碑碣石刻200餘通,素有“岱廟碑林”之稱;

岱廟內古木參天,有古樹名木200餘株,其中“漢柏”“唐槐”最為著名。古代帝王到泰山舉行封禪祭祀大典時向泰山神靈供奉的祭品供器,被稱為“泰山祭器”。

這些祭器種類繁多、工藝精美,其中最知名的一組器物就是泰山“鎮山三寶”:沉香獅子、溫涼玉圭、黃釉青花葫蘆瓶。

山路不寬,隊伍拖拉得很長。經過一個小時左右的步行,眾人終於來到封禪臺。北風嗚嗚的叫喚,眾人的臉都被凍麻木了,好在經過一個小時的行走,身上竟然隱隱冒出一絲絲熱氣,連講話時的霧氣都大了很多。

封禪臺足有五百平米,上面早已鋪好了蒲團,眾人分門派各找一塊地方或落坐閉目修煉,或站起揮展拳腳,耐心等待著泰山紅日從東方升起的那一刻。

六點剛過沒多久,天地間依舊一片混沌,山下霧氣繚繞,大地朦朦朧朧的,如同籠罩著銀灰色的輕紗。

這時,萬籟俱寂,突然一聲鳥叫,劃破了這寂靜。一會兒,東方天際浮起一片魚肚白,藏在黑暗中層巒疊嶂的群山漸漸地露出它們的輪廓,像一群害羞的舞女,終於拿掉了蒙在她們頭上的面紗。黎明的曙光悄然破曉,東方的天空開始泛起微紅。彷彿有一把無形的畫筆,在天空中揮灑出溫暖的色彩。

那顏色逐漸蔓延,吞噬了黑夜的冷寂,給世界帶來了希望與活力。太陽猶如一個害羞的少女,悄悄地從地平線後露出半邊臉,窺視著大地。

眾人禁不住向前走了幾步,期待能更加接近這輪遠在山腳下的紅日。

紅日如巨輪,緩緩的升起,不停地耀動著,彷彿要擺脫這大地的束縛。陽光終於成線,灑落下來,一道道照射在山上眾人的身上,像一位慈祥的母親,在輕拍掉歸來遊子身上的雪花,又像一個威嚴的聖人,散發出無與倫比的聖威,這聖威在一縷縷陽光的引導下,覆蓋在眾人的身上,侵入到毛孔裡,流淌在血管內,直達內心深處。

眾人只感覺到有一股暖流,緩緩從心底升起,不斷遊走,從軀幹到四肢,從內臟和面板,從腳底到髮梢。這份美妙讓山上眾人都陶醉了,都閉眼感受,如石雕一般一動不動。

不知不覺間,一個小時過去了,兩個小時過去了,那紅日也早已變成烈陽,散發著耀眼的光芒,人們再也無法直視它的面龐。眾人感覺渾身暖洋洋的,如沐春風,心田裡彷彿被丟了一顆種子,等待著在條件成熟的時候生根發芽。

霍正英此刻滿心的歡喜,她真切的感受到她對武功的理解又進了一步。

張樹森教給她的羅漢十八手有些招數她好像頓悟了一般,一些過去不懂的地方竟然通了。可惜張樹森不在身旁,不然要好好跟他打上一回,讓他領教領教本姑娘的厲害。霍正英這樣想道。

三個小時後,眾人全部在岱廟裡面休息,因為下午的比武大會就會在岱廟的廣場上舉行。

喜歡九天問心()九天問心。

《九天問劍下載》 第64章 封禪臺(第1/1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