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 暴風雨前的寧靜 (第1/2頁)
素娜v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我同樣做了一個“請”的手勢以示還禮,便同住持並肩而行,身後的寺廟僧人和我這邊的負責人以及另外幾名保鏢組成了兩路縱隊,跟在後面往寺廟裡面走去。 其實按照正常的情況,當地的負責人把我送到這座寺廟,他們的任務就應該暫時告一段落了,但是問清遠在我臨走前聯絡過他們,並且囑咐過一定要把我交到十全喇嘛的手裡才可以,因此他們現在還是要隨行起到保護的作用。 走進寺廟之後,七拐八拐來到了後院一間相當寬大的房舍當中,裡面擺滿了桌椅,我不知道佛教應該管寺廟裡和尚們吃飯的地方叫什麼,這裡就只好用食堂這個詞來代替了。 走進食堂之後,我們分賓主落座,寺廟當中的一些小和尚就將齋飯端了上來,擺放在桌子上,我見到在這些齋飯當中,除了普通的綠葉菜以外,還有一些肉菜。 可能有人看到這裡會說:“別扯了,沒聽過哪家的出家人還吃肉的。” 在這裡我覺得我有必要簡短地為大家科普一下,其實對於出家人是否吃肉,在我們的大腦當中一直都有一個相同的觀點——那就是出家人是絕對不允許吃肉的。 然而事實真的是這樣嗎? 顯然不是的。 因為在佛教的《戒律廣本》當中寫得很明確,佛教沒有吃必須吃素的規定,佛家禁止吃的,是“葷”。 而這個“葷”,和我們在平常理解的“葷”概念也是不同的,像我們所指的雞鴨魚肉之類的“葷”在佛教當中並不叫做“葷”,而是叫“腥”,這也是“葷腥”一詞的由來。 這裡所說的“葷”,在佛經當中的正確的讀法應該讀作“xun”,是指氣味燻人的蔬菜。 《梵網經》講得更具體:“若佛子不得食五辛。大蒜、蔥、慈蔥、蘭蔥、興渠是五辛”,“葷”就是這五種蔬菜。葷字從草頭而不從肉旁,說明葷的原始意義,是植物而非動物。 而關於“腥”這一方面,也就是指肉食,佛教徒是否吃肉,是根據不同的情況,分別對待,並不是像我們所理解的那樣一概而論。 這就要提到佛教的分支了,信佛之人應該都懂德,佛教分為大乘教派與小乘教派兩種。 大乘教派的宗旨是一心度人,以自度為度人手段,所以什麼肉都不能吃。 而小乘教派的宗旨,但求自度不求度人,因此允許吃三種“淨肉”。 何為“淨肉”,要滿足三個概念。 “我眼不見其殺者。” “不聞為我殺者。” “無為我而殺之疑者。” 簡單翻譯成白話文,就是沒有親眼所見動物臨死的悽慘景象,沒有琴兒聽到動物被殺死的聲音,不是為了自己想吃才殺的。 滿足這三種條件的肉,即為小乘教派所知的“淨肉”,又稱作“三淨肉”。 如果還不能理解的話,那麼我便再舉幾個簡單的例子,如果到市場正好看到攤販在殺雞、殺魚,或者販賣的人告訴你這是現宰的鮮肉,這就不符合上述條件;又如,到親戚朋友家裡作客時,他們特地殺雞宰鴨來款待,此即讓眾生為自己而被殺,這便不是“淨肉”。 那有人可能又會問了,只要滿足這三種條件的肉,就都可以吃嗎? 也不然。 人肉、象肉、馬肉、狗肉、蛇肉、獅子肉、老虎肉、豹肉、熊肉和土狼肉。 這十種肉哪怕是符合了“淨肉”的條件,也是不允許食用的。 而之所以我們國內人根深蒂固的思想都是和尚不吃肉,對於這種思想我只要給大家舉一個例子,大家就應該都明白了。 我們都讀過《西遊記》,雖然是神話,但是並不影響結論,《西遊記》最後唐僧師徒總共從西天大雷音寺取回真經三十五部,共計五千零四十八卷,而這些佛經又被稱之為“大乘真經”。 讀到這裡,大家應該都明白了吧? 國內本土的佛教寺廟信仰的都是大乘教派,歷經千年的沖刷,大乘教派這種禁止食肉的原則,在我們的認知當中早已根深蒂固,所以我們才一直以為和尚都是不允許吃肉的。 但是對於現在餐桌上的這些肉食來說,對於寺廟當中的這些僧人很明顯不符合“淨肉”的原則,這只是為了招待我們而準備的,一同用餐的僧人從始到終都沒有將自己的手伸向那幾盤肉菜當中。 我也很好奇地問住持大師為什麼會講中文。 原來這些年國內的旅遊業發達了,人民的生活水平也提高了,因此每年來斯里蘭卡旅遊觀光的中國遊客絡繹不絕,而這座岡嘎拉馬寺,和中國本土的佛教又有著相當深的淵源,因此中國遊客參觀當地寺廟,這裡就成了首選。 為了避免因為語言不通造成不必要的溝通障礙,寺廟當中的僧人都開始學習中文,雖然說不能各頂個都像住持這樣說得那麼流暢,那麼精通,但是最起碼的直接溝通還是不成問題的。 而住持所說這所寺廟同中國的本土佛教有很深的淵源,這一點勾起了我十足的好奇心,因此在吃過齋飯之後,住持開始帶領我參觀整座寺院。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
《桂花坪派出所》 第124章 暴風雨前的寧靜(第1/2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