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足跡 永久書架

第 64 章 (第1/3頁)

天予昭暉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嘉靖問他:“你去做什麼?”

朱翊鈞回道:“不做什麼,我就想去看看。”

嘉靖問他:“你知道什麼是殿試嗎?”

“知道呀!就是考過會試之後,又在大殿裡再考一次,給他們排順序。”

嘉靖又問:“那你知道科舉的目的是什麼?”

朱翊鈞想了想,說:“當官。”

人家考生還知道說一句經世濟民,報效國家,他倒是直白,一語道破本質。

嘉靖卻說道:“對天下士子而言,科舉的目的是入朝為官。對朝廷來說,是什麼?”

朱翊鈞小小年紀思維敏捷,反應很快,語調輕鬆的回答道:“是為了選他們來當官呀。”

嘉靖淡笑不語,看著小孫兒那雙明亮澄澈的大眼睛,揮了揮手,對靜立一旁的李春芳說道:“也罷,他既然想看看,你且帶他去罷。”

嘉靖不御殿,欽點禮部制題,李春芳擔任禮部尚書,這件事自然由他主要負責。

他看一眼朱翊鈞,這位小皇孫一天也不閒著,對什麼都好奇,什麼都要摻和,關鍵嘉靖自己養大的孫子,寵得不像話,什麼都由著他。

朱翊鈞歡快的來到李春芳跟前,向他伸出手:“李大人,我們走吧。”

“殿下,請!”李春芳一見他就頭疼,但也無可奈何,只得牽起他的小手退出殿外。

朱翊鈞雖然在宮裡長大,但他一直居住在西苑,從未回到過紫禁城真正的核心區域。他回裕王府需要出東華門,但也是繞道而行,只遠遠地看過一眼皇極殿。距離太遠,無法真切感受到大殿的震撼。

皇極殿建成於永樂十八年,稱奉天殿。嘉靖三十六年,紫禁城大火,前三殿、奉天門、文武樓、午門付之一炬。直到嘉靖四十年,三大殿才陸續修繕完成。其中奉天殿更名皇極殿,華蓋殿更名中極殿,謹身殿更名建極殿。

皇極殿是三大殿中的主殿,也是紫禁城最大的殿宇,主要用於重大慶典和科舉。

朱翊鈞跟在李春芳身旁,穿過開闊的點前廣場,從御路兩旁的臺階走上三級漢白玉臺基,巍峨雄偉的宮殿顯得眾生皆渺小。

大殿兩旁的殿堂、樓閣、臺榭、廊、亭軒、門闕對稱排列。月臺上陳設日晷和嘉量各一座,代表計時和計量,銅龜、銅鶴各一對,象徵著長壽。

朱翊鈞半眯著眼抬頭望去,金黃色琉璃瓦在陽光下耀眼奪目,每一處簷角都站著一排小獸。朱翊鈞在心裡數了數,一共有十隻。

殿試之前的儀式非常繁瑣,幾百個貢士天不亮就要進宮,黎明開始點名、散卷、贊拜、行禮,然後才各自入座,頒發策題。

別的讀卷官、受卷官等執事官員、禮部官員、錦衣衛、皇極殿的太監都有自己的職責,只有朱翊鈞是個過來湊熱鬧的閒人。

李春芳本來把他安排在大殿角落裡,朱翊鈞不樂意,說那個位置不好,什麼也看不到。李春芳無奈,又將他安排在高臺上的屏風後面,那裡

居高臨下,整個大殿一覽無餘。

這下小傢伙滿意了,站在屏風後面,探出小腦袋往外張望。

下面一排一排坐著,將偌大的皇極殿坐得滿滿當當,足有三四百人。

朱翊鈞大致掃了一眼,老的老,小的小,年輕一點的一十多,年長的鬚髮皆白。

朱翊鈞沒看過他們的會試答卷,就算看了也看不懂。所以,他在心裡對下面的人唯一的評判標準就是長得好不好看,參照物件是他的張先生。

“這個眼睛沒有張先生好看。”

“這個鼻子沒有張先生高。”

“這個鬍子沒有張先生長。”

“這個年紀太大了。”

“……”

按照這個標準,他發現,沒有一個符合他的要求。

不遠處有一張桌子,上面放著多出來的策題,朱翊鈞貓著腰,偷偷摸摸走過去,取了策題又退回來。

策題是由內閣擬定,昨天司禮監送到嘉靖手中,由他親自挑選。

嘉靖不滿意,自己修修改改一大半,又讓司禮監拿給內閣。

會試第一場考八股文,從四書五經取題,正巧他學過《論語》,至少知道說的是什麼,策題卻是治國方針,社會問題展開探討。

朱翊鈞昨天就看過了,看不懂。

今天又在細細的讀一遍,似乎又懵懵懂懂的看懂了一些。

嘉靖把他的大臣罵了一頓,說他秉承天一治理國家,日夜不敢懈怠,大臣們

《大明皇太孫的團寵日常》 第 64 章(第1/3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