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足跡 永久書架

第178章 南下江南! (第1/1頁)

愛吃老鴨湯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文官的發難被朱慈烺鎮壓結束之後,並沒有出什麼亂子。 這些文官們照例上班,彷彿那日乾清宮外的事情,並沒有發生一樣。 當然,也真的有幾位被朱慈烺當時的氣勢給嚇壞了,覺得繼續當官,早晚得死在太子朱慈烺的手上。 所以陸陸續續找了各種各樣的理由辭官。 至於其他人,也都沒有了原本的趾高氣昂,在這一段時間裡面,他們都選擇夾著尾巴做人。 至於背地裡面有什麼謀劃,也就無人得知了。 而這些人的無疾而終,卻讓其他的大臣、士紳、百姓們極為憤怒。 畢竟你們帶著正義去發難,結果就這樣悄無聲息的回來了,一個屁都沒放,你們是吃了什麼見不得人的好處嗎? 陛下也沒下旨拆除,你們也沒繼續鬧事? 玩呢?你們的氣節呢?你們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節操呢? 所以很快,輿論便開始發酵,在京城百姓的眼裡,那一百多大臣一定是被崇禎皇帝的糖衣炮彈給腐蝕了,以至於並沒有做他們該做的事情。 這些人已經叛變了,已經不是真正的讀書人了。 於是很快,這一百多人便上了一個名單,一個讓京城百姓無比唾棄的名單。 輿論不斷髮酵,很快,就變成了群情激憤,無數人聯名請願,請求陛下拆除銀行,這其中以國子監上萬的學生為首。 當然,也有很大一部分竭力阻止,這部分人,就是當初在朱慈烺那購買了太子金銀券的人。 要是銀行拆了,殿下還不了錢,那他們找誰說理去? 但相比龐大體量的京城百姓,這些購買太子金銀券的人,畢竟是少數,所以並沒辦法掀起什麼風浪。 而且對於京城百姓來說,這些人將錢給太子殿下本身就是錯誤的,拿不到錢更好,他們就可以看好戲。 自古以來,百姓都愛看別人倒黴。 所以在種種力量的推動下,這輿情,還是滔滔不絕的朝著朱由檢和朱慈烺父子倆湧來,和陳演說的一模一樣。 要是真的不管不顧,這京城之內,也會起大亂子! 好在這個時候,宮內傳來聖旨,不是崇禎皇帝最喜歡發的罪己詔,而是一封所有人的意想不到的聖旨。 聖旨中高度讚揚了大明銀行對朝廷經濟做出的積極貢獻,肯定了大明銀行對國家經濟能發揮的積極作用,因為大名銀行的存在,朝廷經濟變得不再那麼捉襟見肘。 因此,廢除三餉。 但如果要拆除大樓,那銀行將無法運轉,以上提到的那些積極貢獻,就會變成虛無,那就沒辦法了,只能恢復三餉。 意思就是這麼個意思,京城百姓受教育的程度還算是不錯,很快,大多數人都品出了這聖旨的意思。 三餉廢除了,但完全是因為大明銀行的建立,如果大明銀行沒了,那不好意思,這三餉,還是得繼續收。 這下,圍在宮門外的人,頓時少了不少。 開玩笑,銀行跟三餉的徵收與否息息相關,要是銀行真沒了,那三餉不就還得收? 這世上,有的是被三餉害慘了的人,這些人自然不願意繼續徵收三餉。 這些人一走,剩下的人,就成不了什麼氣候。 而且,他們也缺乏繼續鬧事的理由了。 三餉是善政啊,現在三餉的存在與否跟銀行的存在與否掛鉤,你反對銀行,豈不是說明你想陛下徵三餉?豈不是說明你不想天下百姓有好日子過? 他們這些士大夫的確是這麼做的,但是一定不能這麼說。 所以,他們不能反對,甚至在明面上,他們只能支援。 所以這另外一些人,哪怕是因為這件事而利益受損,也只能選擇偃旗息鼓,不再針對銀行大樓。 與此同時,孔興聘的輿論團隊,又開始造勢,在歷史上尋找相關理論依據,結合銀行進行宣傳,將大明銀行包裝成一個能利國利民的好機器,它的存在與否,關係到老百姓的生活水平。 幾番操作之下,銀行大樓的危機,就徹底解決了。 即便是那些早就準備好怒噴銀行大樓的修建到底有多麼大逆不道的大儒,在此時此刻,也只能選擇偃旗息鼓。 現在這種情況,誰噴誰死! 但他們同樣不認為朱由檢和朱慈烺這一對父子贏了,拆除銀行大樓不致命,但廢除三餉,卻是致命的。 這完全就是殺敵一百,自損一萬。 他們倒要看看,這朱由檢朱慈烺兩父子因為三餉沒收而財政徹底崩潰的時候,又是如何作態? 莫非又像早些時候一樣?開口求朝中的大臣們慷慨解囊? 那樣的話,就休怪大臣們的鞋底髒,將你們二位臉踩髒了。 但朱慈烺卻非常高興,這次銀行大樓修建超出儀制,本就是他故意為之,就想試試這些群臣的容忍度。 等著他們發難,然後逼著他們退讓。 退讓了第一次,自然就會有第二次,這一次我修建七層的高樓你能理解,你沒法反對,那下次我修建八層高樓,你應該更不會反對吧?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大明多子多福朱棣被氣麻了》 第178章 南下江南!(第1/1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