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再入藏寶閣 (第1/3頁)
甘莊柳下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於是,這一日上衙後,預計無事。我便走進裡間,關上木門。又進入密室,翻看了一些陣法之書,免不了抄抄寫寫,做些筆記。又開啟那些藏寶箱,一箱一箱抱下來開啟看。這些沉重的箱子,對我鐵牛而言,那就不是個事。
上面十幾箱全是金銀珠寶,將來打仗,這些都可以用上。畢竟打仗,打的就是銀子。
再開啟最底下的兩箱,上面一箱卻不是金銀珠寶,而是裝有:
一件護體藤甲。是苗族之寶,穿在衣袍下,可以刀砍不透。
兩套護體軟甲。連褲子都有,就像後世的保暖內衣,弩箭可射透鐵甲,但在軟甲面前無能為力。
一件單發袖箭。暗藏在袖中的特製箭匣中,箭桿短輕,箭鏃較重。射出後可殺傷30步內的敵人。袖箭一般是縛於小臂上內側,發射時撥動蝴蝶片,引發機括,彈簧彈起,筒中的箭就能彈射出去。使用時,一啟鋼片,箭由彈力的作用飛出傷人,威力奇大,防不勝防。箭簡長8寸,周徑8分,箭長7寸,鏃長1寸,每簡裝箭 12支,每次只能發射一支箭,筒頂有蓋,連於筒身,蓋的中央留一孔,以此裝箭,離筒蓋一至兩寸處有活動的蝴蝶片,專司開閉,鍍底裝設彈簧,簧上有一塊圓鐵板,裝箭後,彈簧壓下,用蝴蝶板將箭關在筒中;
一件梅花袖箭。每次裝箭6支,可連續發射,箭直徑徑約為1.2至1.5寸,較單發袖箭略粗。筒內有6個小管,中間1支,周圍5支,狀如梅花瓣。每個筒上各有一蝴蝶片控制開關,匣蓋之後有鐵圈,發射一箭之後,須將筒壁旋轉一定角度,使之連續射出,梅花袖箭的箭與單筒袖箭一樣,但無法縛在手臂上,而是要與手臂隔開一點距離。
開啟最後一箱,只見整個密室都亮起來了,如同白晝。走近一看,原來有顆夜明珠,大放光芒。於是,取出來,以後當做密室照明燈,省了每次要照蠟燭。
這倒是意外之喜。
於是,我脫了外衣,貼身穿了一套護體軟甲,基本合身,外面也看不出來。上衣就像高領毛衣,還能護頸,只要再戴一頂頭盔,那就真能護全身。死了一回了,不想再輕易死了。
另一件護體軟甲,我準備拿回府裡,以備不時之用。至於護體藤甲,我準備悄悄送給我的侍衛統領梁一刀。畢竟,今後的衛隊要靠他來執掌。李鐵牛的身家性命要交給他,就只有讓他別先我而死了。
再次關上密室,走出來,繼續坐下來,研讀“秦觀”遺作。覺得有點冷,寒暑易節,不覺冬寒。忽然記起“秦觀”在半部《十萬人敵》最後一頁寫的這段話:“這個世界冬天很冷,我本來想做出火爐來,獻給朝廷,造福百姓,但現在只能遺憾地離開了......”
對啊!沒有暖氣空調,我就給他“發明”個土暖來!
做個什麼土暖呢?鐵爐子?取材不易,不妥。火盆?容易中毒,不妥。對,想到身後的夾壁密室,我決定,就做壁爐!
鑑於院子較大,可在房後再砌一道牆,和原來的這道牆離些空間,然後四面封起來,只留一道門,用來加柴點火。叫過李二,尋幾個懂事的匠人,按照我說的,開始施工。李二和匠人一時都不懂我想幹什麼,但我官比他們大。官大的人說的話,你不需要懂,你只要執行就行了。官大就是好。所以,有很多人削尖腦袋也要當官。有些人為了升官,連妻女都要送給上官。有些女的寧願做大官的小三,也要升官。這都是因為“官大就是好”。
不說這些了。說多了,有些小三肯定要罵我,你李鐵牛長一張醜臉,假如變個女人,人家上官還嫌惡心呢!
那就換個話題。
趁著匠人們做壁爐的空閒時間,我給您科普一下壁爐的科技史:有專家說,壁爐起源於古希臘和古羅馬時代。鐵牛是粗人,所以認為專家這是放屁。遠在舊石器時代,北京人就已經會使用和控制火了,考古學家曾經發現,北京人用火來燒烤食物、照明和取暖。在這一時期的居住遺址內,還發現過用火的燒土面和灶坑,可以推斷,那時候的人們主要是透過燒火來取暖。春秋時期,開始使用器具燒炭取暖,用具的名稱叫做“燎爐”。燎爐一般附有炭箕,用來轉移火種和新增木炭。不過,此時的人們已經聰明瞭許多,禦寒取暖的方式也不僅僅是燒炭取暖這一種。
古代經歷了幾次升溫降溫的過程,比如,葛全勝《中國曆朝氣候變化》記載,春秋戰國時楚國的溫度要遠遠低於現今的武漢等地,加上楚地降雨量大,潮溼度高,體感上很溼冷,在那些時期,冬季的難受程度不亞於北方。楚人為了禦寒就會選擇
《梁山不接受招安會怎樣》 第45章 再入藏寶閣(第1/3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