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 論開源節流 (第1/2頁)
悅小童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今生的崔瑾前世的秦暉是教授古代經濟史的,自然對唐代經濟做了極為細緻的研究。見已到中午,便寫了選單讓貴祥親自去安排飯食。明知李大郎是太子,哪能不留心些?若是讓人鑽了空子,崔氏一門可是無處喊冤。
李承乾又追問如何開源節流。
崔瑾道:“小弟尚幼,不敢討論國家大事,如今僅說一家如何開源節流。比如宣陽坊的崔府,祖母離京的這幾年,阿耶就沒去崇仁坊要過家用,雖說朝廷的俸祿還算不錯,但這個‘不錯’僅僅是針對那些小家小戶,放在崔府這樣的世家,即便不奢靡浪費,但吃的用的穿的每月要多少錢?宣陽坊的房子就算沒花費阿耶的錢,但偌大的房子需要維護要多少錢?房子大了,自然奴僕也多,月錢支出是多少?還有阿耶在外應酬要錢吧?阿孃的胭脂水粉要錢吧?阿姊請了幾個女夫子要錢吧?小弟也不省心,經常要買書,這也得一大筆錢吧?還有平素的人情往來要錢吧?這些都是日常必須的開支,還不用說似今日見到新奇的玩意兒想買一兩件回去。大表兄,你算一算,若單單靠我阿耶的俸祿,肯定是入不敷出,寅吃卯糧,到最後不敗家是不可能的。”
崔瑾喝了一口水,等李承乾自己體會。李承乾皺著眉道:“聽表弟一說,似乎但靠俸祿的確不行。那麼,既然節流有限,又該如何開源呢?”
崔瑾搖搖頭,道:“大表兄可以調查一下剛才我所言的那些日常開支,就以一個家庭為例。大到買房購車,小至油鹽醬醋,每日開支是多少?一月是多少?一年呢?若是向朝廷遇到災荒年間一般,遇到某些重大支出呢?然後再設想如何才能保持收支平衡?如何才能稍有結餘?如何才能積累萬貫家財?當所有的問題都解決了。
現在,小弟先要解釋一下何為‘開源節流’?所謂開源節流就是學會理財,而不是一味地去省、去攢,那並不是真正意義的理財。首先說‘開源’,就是努力去開拓增加收入的途徑。這途徑一是投資,就是以錢變錢,將錢投入到可以賺錢的地方;二是兼職,也就是閒暇時再尋一份差事,多賺一份錢;三是與人合夥創業,如開個店鋪之類的;四是以較低價格購買房產、字畫等等,而後待價而沽。而‘節流’,簡單地說,就是控制支出,只買對的,不買貴。一是要養成良好的習慣,保持清醒的頭腦,買東西之前,要多想想,這件東西對於自己來說是不是最需要最合適的。二是要貨比三家,同樣的物什,說不定西市比東市好便宜些。三是不能攀比,要保持良好的心態,自己過自己的日子,管人家作甚?由他炫耀去!”
說得有些口乾舌燥,將水一飲而盡。好似又回到當年的講臺上。崔瑾自嘲地搖搖頭。
李承乾本就聰慧過人,皺眉沉思一會兒,道:“以一家度一國,可見開源之重要。可是,若真的如表弟所言,朝廷也去經營賺錢,豈不是與民爭利?”
崔瑾笑道:“朝廷經營有經營的範圍,如錢糧鐵鹽礦茶,這是事關民生的大事,自然不能放任個人去經營。但是,小弟想問,朝廷主要的收入來自何處?土地!來自土地!還記得先前小弟所言麼?”
李承乾想了想,道:“表弟先前說:‘土地只有那麼多,所產也就那麼多,難不成地上就能產金子銀子出來?鼓勵生產,不過是為了解決人民的溫飽問題,但真的要增加財富,讓國家富強人民安康,還得發展工業、商業等等。’”
“大表兄果然不負眾人所讚的‘性聰敏’、‘特敏惠’,將小弟的話記得一字不差!”崔瑾讚道,又道,“既然土地只有那麼多,而叔父又是仁厚之君,定是不忍增加賦稅,那麼錢財如何得來?東西市的繁榮,大表兄可見到?請問有何感想?”
李承乾道:“為兄曾聽聞,有人曾將東西市比作‘金市’、‘銀市’,自然這些商戶是日進斗金,賺得盆滿缽盈。但是,這不又回到先前為兄所言的與民爭利了?”
崔瑾伸了個懶腰,道:“哎呀,怎麼飯食還不端上來,我的肚子咕咕叫了!與民爭利之事以後再談,大表兄將思維放寬一些,眼光放長遠一些,試著自己想一想,然後充分調查、反覆研究,最後再告訴小弟答案可否?小弟可尚未滿四歲啊!”
“哎呀,每次與表弟談經論道,為兄都忘記了表弟的年齡!”李承乾呵呵笑道。“可是,為兄一直不解,為何表弟懂得那麼多?難得真的是生而知之?”
崔瑾眨眨眼,道:“世上哪有生而知之?這陣子不是經常在崇仁坊走動麼?祖父、伯父不是迂腐之人,經常給我們講治家理財的一些方法。而阿耶覺得我是嫡長子,以後要肩負起本房興旺
《重生之大唐系統小說》 第二十七章 論開源節流(第1/2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