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足跡 永久書架

第10部分 (第1/4頁)

連過十一人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永樂大帝》第六章(4)

程濟全然不懼,他說:“微臣已斷言,帶頭造反奪位的必從燕王起,且不會超過一年。”這樣說了還不算,居然讓皇上先把他押到死囚牢中寄押,如果到了一年期限,燕王還沒反,再殺他也不遲呀。�

盛怒之下的朱允炆不允。�

方孝孺意識到,出面保他已無濟於事,他只有搭上自己了。他徐步出班,出乎意料地奏請與犯官程濟連坐,他願以全家七十二口性命連坐,請皇上寬限一年,如果屆時燕王未反,他願與程濟一同伏法。�

賣一個搭一個已經棘手,更何況搭上的是寵臣方孝孺!這一來,朱允炆倒沒了主意,連忙看著齊泰、黃子澄。�

齊泰趁機奏道,不妨依方翰林之奏,倘程濟所說不能應驗,再殺程濟不遲。�

黃子澄也附和他,就這樣殺了程濟,對廣開言路不利。�

朱允炆便順水推舟地下了諭旨,那就先將口出狂言的程濟打入刑部大牢。�

削藩不削藩,真成了朱允炆一塊心病,只有齊泰這些天子近臣能體會到皇帝的苦惱。朱允炆雖然將激烈主張削藩的小人物程濟打入天牢,心裡卻並不因此而平靜,不久,又將齊泰、黃子澄、方孝孺三個人召到便殿召對。�

朱允炆當然知道和理解近臣們的焦慮和削藩的急切心情。他不由得想起了當年太祖拿一個滿是棘刺的木棒讓他父親拿的往事,太子朱標因為棘杖扎手而扔下。但太祖皇帝拾起來,親手用刀削去棘刺,重新把光滑的木捧交給太子,他說他要交下來給兒孫的江山社稷該是一根無刺之棒,他才放心。�

朱允炆明白,當年朱元璋眼中的“刺”,就是那些開國功臣,他們自恃有功,權傾朝野,就有藐視皇之虞,朱元璋自信,有他在,他們尚不至於怎麼樣,一旦朱元璋謝世,他們會安分守己嗎?況且,這些###們太知道朱元璋的底細了,江山怎麼打下來的,朱元璋所有的優點、缺點都在臣子們心中,不必用放大鏡,就看得清清楚楚,對高高在上的帝王來說,這是一種無法釋懷的隱憂。�

於是朱元璋殺了一大批開國元勳,幾萬人。他放心地躺到鐘山的陵墓裡去了,他交給孫子的權杖真的無刺了嗎?�

威脅皇權的功臣名將確實是殺得所剩無幾了。可是,他覺得抓在手上的權杖比從前的刺更多、更扎手,這刺,便是比勳臣更可怕、更令小皇帝坐不穩金鑾殿的藩王們,他們比勳臣們更跋扈、更有恃無恐。他有一種“前門拒虎,後門進狼”的恐懼。�

齊泰深知此中利害,他有同感。太祖三十年猛政,開國名臣、勳舊相繼在胡惟庸案和藍黨案裡一掃而光了,朝中文臣武將聲威遠遜於從前。太祖看到的刺是除了,可新刺又生。�

話已說白,黃子澄也就無所顧忌地說,各藩王擁兵自重,國中與皇帝陛下是君臣,可在家族裡呢?卻都是朱允炆的叔叔。長幼、君臣不好擺。�

方孝孺認為,光是叔侄關係難處倒也罷了,他最近奉旨修《明太祖實錄》時,就發現有一處起居注很難處理,正要請旨定奪。�

朱允炆問是什麼?�

原來他指的是太祖在日,在上書房裡與太孫朱允炆的一段對話。說起這事,朱允炆被觸痛了心事,更加難受,那是一段涉及今天諸王不靖的話題。朱允炆倒為自己的先見之明而自得。�

方孝孺故意說,他怕起居注裡的記載有誤,必須來與皇上核實,不知真偽如何?他的用意,齊泰立刻明白了,他是用這往事來刺痛皇上,使他猛醒。�

朱允炆果然大為感慨,這當然是真的。今天想來,他猶膽寒。記得當時太祖說,北元邊患不可怕,邊患不靖,有燕王、寧王、代王等去掃除。應該說,朱允炆當討還是有預感的,便向太祖提出了一個反問,若是諸王不靖,威脅到朝廷 ,又靠誰來掃除呢?�

齊泰、黃子澄顯然都不是第一次聽說,但都注意地聽,齊泰還誇了朱允炆一句:“陛下真的是遠見於未萌啊。”�

書 包 網 txt小說上傳分享

《永樂大帝》第六章(5)

朱允炆說,當時太祖並沒有回答他,陷入了沉思,過了一會反倒問太孫,遇到這種情形該怎麼辦?�

方孝孺插了一句,現在不幸言中了。�

朱允炆嘆口氣,他當時回答太祖說,如果藩王們有不軌行為,他應先以德懷之,以禮制之,如不改,就削其封地,再不悔過,那就廢置其人,如要舉兵謀反,那就只有一條路,起朝廷 六

《永樂大帝電視劇百度雲資源》 第10部分(第1/4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