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部分 (第1/4頁)
車水馬龍01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暮俠肀ǔ輳�且倉皇竅袼�庋�鬧��д卟龐械氖杖耄�淥�僭奔讓揮興�庋�難�剩�簿筒豢贍苡姓庀釷杖耄��揮辛蘇庀釷杖耄��潛厝蝗氬環蟪觥9廡魘�甑絞��昀畲讓�喬爰伲ㄖ拔袢怨冶本�┤ヌ旖蛉謂蹋�灸晁�鴉鼐��鍪瞧琅�季恚�樵喝願�枋��1000多兩,不下10萬元人民幣,這已經是當時給予學者們的最高標準,相當於時下全國文科學者所能得到的最高獎勵——長江學者特聘教授的崗位津貼了。
京官的窮還可以有一種理解,是低階京官窮,而不是所有的京官都窮。李慈銘本年之前一直處於候補的狀態,在候補之前屬於“行走”。候補可以看作是大學生畢業參加工作之後的見習期,“行走”則相當於還沒畢業時到單位的實習。這兩種狀態,候補拿一半工資,“行走”則沒有工資。沒有工資倒不是什麼大事,因為工資本來就不多,重要的是“行走”和候補連正式職位都沒有,自然也就沒有權力,沒有權力就沒有地位,沒有地位自然就沒有人巴結奉承,沒人巴結奉承自然就沒有人送禮,沒人送禮自然就窮了。
據當年的官員名錄(光緒十三年秋季本《大清縉紳全書》)記載,光是李慈銘所在的戶部,就有七品以上的“額外司員”(“額外”,即名額'編制'之外)429人,其中郎中這個級別的待崗人員也有82人。這些人都是在戶部“行走”,他們人數不少(超過正式編制),而收入缺少來源,窮應該是真的。李慈銘在戶部“行走”多年,此中體會很多。
三 京官哭窮現象(2)
李慈銘在光緒五年(1879)六月初九日的日記中記下了一段酸溜溜的話。李慈銘說,京官窮得沒辦法,每逢一個地方官進京,都要摸摸底,看看有沒有同學、老鄉什麼的關係可以拉得上,如果有的話,就要想方設法拉上關係,先是去拜見,然後是請吃飯,希望從中獲得一點好處。地方官是把他們剝削得來的錢稍稍拿出來一點,大頭用於賄賂權要,小頭分散給各中央部門,中央各部司的人得到一點點好處都感到慶幸。於是更加挖空心思打探訊息,找到一點關係,就奔走相告,大家都趨之若鶩。像他這樣靠捐錢買官的人(“貲郎”)比蝨子還多,個個窮不聊生,所以就像蒼蠅往有腥味的地方鑽一樣,更顯得卑微低下。而那些地方官則越來越傲慢,即便是有同學、同鄉關係,但如果平時沒有多少來往,就拒絕見面,也不回拜,讓你一點好處也弄不到手。李慈銘說這段話的時候想必受了什麼刺激,以致有點憤憤不平的意思。但一個“貲郎”,沒有實權,人家自然不把你放在眼裡,所以除了在日記裡發發牢騷,也沒有別的辦法。
與李慈銘同時代的何剛德(1855—1936)曾經任吏部考功司郎中,他也有與李慈銘相似的體會。何剛德說,地方官給京官送炭敬、別敬都是看人下菜,趨炎附勢。本來,地方官送炭敬,是“以官階大小、交情厚薄為衡”,就是說,送不送炭敬,除了官位,還要顧及一點交情。而“後來漸重官階而輕交情矣”,慢慢的就只看官位而不怎麼看交情了。至於別敬,“光(緒)、宣(統)之際,公行賄賂,專重權貴,末秩閒曹愈難沾丐矣”。(《春明夢錄》卷下)就是說,別敬只送給那些手中有權的大人物,小官(末秩)和不重要的崗位(閒曹)連殘羹冷炙都沒份了。所以官越大,越有實權,你的好處也越多,小官和沒有多少實權的人就只好被人冷落了。在北京,那些五品實缺之下的各類小京官,“沾丐”都不容易,怕是真要受窮了。
所謂官大一級壓死人,官大一級的待遇也會氣死人。李慈銘任戶部郎中的上司——戶部侍郎(相當於財政部副部長)的狀況就大不一樣。光緒五年,王文韶任戶部左侍郎,併入值軍機處(相當於軍委委員),他的正式工資也不算多(見於記載的僅秋俸銀兩,其他三季應當差不多),一年還不到200兩,就算它是200兩吧,工資外的補貼——“飯銀”卻高達兩(據王文韶日記統計),平均每月約2000兩(該年有閏月,按13個月算),是工資的130倍。
由此可見,所謂京官的窮是一種權力結構性的窮,關鍵是看你在權力結構中佔據了什麼樣的位置。靠捐錢買官而處於“行走”和候補地位的沒有實權的小京官,哭窮是必然的。
四 窮京官的闊日子
京官,特別是下層京官的日子不太好過,這是一個歷史事實。然而從京官的實際生活來看,他們的生活水平並不差。李慈銘的日記顯示,他本年的日子過得很好,很有品味,質量很高。按照前述張之洞的說法,京官即使生活“十分刻苦”,每天也需要
《亞財聯》 第10部分(第1/4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