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足跡 永久書架

第10部分 (第1/4頁)

猜火車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劉備感嘆說:“備亦嘗側身以求山谷之遺賢,奈未遇其人何!”這時,司馬徽便向劉備推薦了兩個人:“臥龍、鳳雛,兩人得一,可安天下。” 臥龍,即是諸葛亮。鳳雛,龐統也。

所謂經綸濟世之才,就是我們今天所說的管理人才:①能夠在複雜的情況中看清局勢;②具有卓越的戰略眼光和周到縝密的策劃能力;③善於選拔人才,並且能夠與組織的運營流程有效地結合起來;④最終高績效地實現組織的目標。否則,即使有關羽、張飛、趙雲這樣的“萬人敵”,也不過是打亂仗而已。司馬徽一番話,深深地刺痛了劉備的心思。

其後,徐庶也向劉備推薦說:“諸葛孔明者,臥龍也,將軍豈願見之乎?”於是有劉備三顧茅廬。《三國志·蜀書·諸葛亮傳》記載得清清楚楚:“凡三往,乃見。”尤其是這個“乃”字,說明劉備見到諸葛亮很不容易。“乃見”,這才見到了他。

見面以後,劉備屏退旁人,說:“漢室傾頹,奸臣竊命,主上蒙塵。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義於天下,而智術淺短,遂用猖蹶,至於今日。然志猶未已,君謂計將安出?”很坦誠地向諸葛亮表白了自己的心願和困惑。

諸葛亮,字孔明。孔,通透也。孔明,猶透明也。透明者,亮也。或曰,孔明之意義,乃謂孔道以明。孔道,孔子之學也。然則諸葛亮果如其名其字,有孔道之明耶?但見他略一沉吟,從容地回答說:“自董卓已來,豪傑並起,跨州連郡者不可勝數。曹操比於袁紹,則名微而眾寡,然操遂能克紹,以弱為強者,非惟天時,亦抑人謀也。今操已擁百萬之眾,挾天子而令諸侯,此誠不可與爭鋒。孫權據有江東,已歷三世,國險而民附,賢能為之用,此可以為援而不可圖也。荊州北據漢、沔,利盡南海,東連吳會,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國,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資將軍,將軍豈有意乎?益州險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業。劉璋闇弱,張魯在北,民殷國富而不知存恤,智慧之士思得明君。將軍既帝室之胄,信義著於四海,總攬英雄,思賢如渴,若跨有荊、益,保其巖阻,西和諸戎,南撫夷越,外結好孫權,內修政理;天下有變,則命一上將將荊州之軍以向宛、洛,將軍身率益州之眾出於秦川,百姓孰敢不簞食壺漿以迎將軍者乎?誠如是,則霸業可成,漢室可興矣。”這一段論述,便是歷史上著名的隆中對。

隆中對毫無疑問是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戰略規劃之一。劉克勤先生有聯語云:“非先生對策,庶乎玄德成流寇;無明主訪賢,抑或孔明終野夫。”意思是說,如果沒有隆中對,劉備很可能在半年以後曹操征討荊州的戰爭中淪為流寇,而不會有天下之三分。如果說三顧茅廬讓諸葛亮從山野走向了廟堂,那麼隆中對也讓劉備從傾覆走向了輝煌。

三顧茅廬以後的故事也很有意思:劉備與諸葛亮“情好日密”,關羽、張飛等人很不高興,質問劉備說:“諸葛亮不過是一個農村青年,值得你這樣喜愛嗎?”劉備解釋說:“我有孔明,就像魚之有水。請你們不要說閒話,好不好?”關羽、張飛這才住了嘴。

書 包 網 txt小說上傳分享

復興漢室的文化意義

裴松之評論說,當諸葛亮高吟於隆中之時,他的情操與志氣,就已經決定了他的選擇。倘若他北走中原,投身到曹操手下施展才能,即使陳群、司馬懿也遠不及他。而他選擇劉備,是因為在漢朝大廈將傾的危險時刻,他打算輔佐一位豪傑,以興微繼絕、克復天下為己任的緣故。諸葛亮的偉大,就在於他像鵾鵬一樣嚮往遼闊的天空,卻不屑於謀求名利富貴。裴松之舉例說,諸葛亮少年時代的朋友孟公威,在魏國官運亨通,既貴且達。

我們因此知道,劉備與諸葛亮之所以一拍即合,是因為他們都有復興漢室的志向。也就是說,他們因為志同道合走到了一起。可是,為什麼要復興漢室?復興漢室於國於民有何好處?還有,諸葛亮為什麼選擇劉備?從管理學研究的角度上看,“劉備+諸葛亮”組合有著怎樣的價值?這些都是我們必須提出來予以解答的問題。三顧茅廬的歷史性意義,就隱藏在這些問題的背後。

相比較於歷朝歷代,漢朝的經濟環境也許是最為寬鬆的。政府的管理成本很低,老百姓承擔的稅賦也很低,稱得上輕徭薄賦。孟子說:“什一而稅,王者之政。”漢朝規定的稅額只有“十五稅一”,實際上則只有三十稅一,甚至只有“百一之稅”。尤其是漢文帝時期,曾經全部免除田租,前後達十一年之久,這在中國歷史上是絕無僅有的。其中固然有誠如荀悅《前漢紀》所言“

《千里走單騎三國》 第10部分(第1/4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