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足跡 永久書架

第五十章 我行我素 (第1/2頁)

閃爍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在馮承乾與施利芬的堅持下,德皇最終答應建立國家戰略儲備機制。

只是,卡普里維依然堅決反對,認為沒有必要耗費巨資在和平時期採購根本就用不上的物資,而且還得耗費資金來保管這些物資。由此導致的最終結果就是,卡普里維在六月份向德皇提交了辭呈,而腓特烈三世也非常爽快的收下了,隨後任命伯爾哈特-馮-比洛為帝國首相。

卡普里維反對建立戰略儲備機制,只是其辭職的導火索。

在處理摩洛哥危機的時候,卡普里維的立場較為軟弱,在外交談判上也沒有完全貫徹德皇的旨意,因此德皇早就有讓他下野的想法,只是一直找不到適當的藉口,因此才借用軍隊之手,讓卡普里維下野。

問題是,比洛並非當時最佳選擇。

從資歷與能力上講,霍亨洛厄更適合擔任帝國首相。德皇沒有選擇他,主要是比洛更容易實現皇帝的意志。

只是,在建立戰略儲備機制上,德皇也有所保留。

不是德皇不信任馮承乾,而是帝國的國力非常有限,而且經濟狀況不太理想,一時之間根本拿不出足夠的資金採購戰略物資。按照德皇的受益,帝國海軍與陸軍各自根據自身需求建立戰略儲備系統,海軍在一九零五年將獲得八億帝國馬克的專項撥款,陸軍將獲得三十二億帝國馬克。

因為是軍方的戰略儲備體系,所以完全由軍方自主決定。

對馮承乾來說,這已經足夠了。

一九零四年底,馮承乾向德皇提交了戰略儲備規劃報告,把石油放在了第一位,此外還有橡膠、有色金屬、棉織品、硝酸等化工產品等等。按照馮承乾的規劃,在接下來的十年之內,帝國海軍將按計劃、分批次採購這些物資,並且在威廉港、基爾港等海軍基地附近建立儲備基地。如果計劃得到落實,十年之後帝國海軍儲備的石油,可以滿足四十艘主力艦滿載出海十次、以及二百八十艘輔助戰艦滿載出海二十次的作戰需求,如果算上戰時生產,基本能滿足五年的作戰需求。

到此,馮承乾終於可以心安理得的在主力戰艦上採用燃油鍋爐了。

一九零五年初,馮承乾批准了“赫爾戈蘭”級戰列艦的建造方案,並且取消了“波森”級第二艘的建造訂單。

如此一來,馮承乾在一九零二年提交的五年造艦規劃中計劃建造的八艘戰列艦,實際上只建成了四艘,即“拿騷”號、“威斯特法蘭”號、“萊茵蘭”號與“波森”號。雖然這四艘戰列艦分成三個級別,但是差別並不明顯,所以在很多時候,這四艘戰艦都歸為一級,後兩艦可以看成是“拿騷”級的改進型。

計劃建造的“赫爾戈蘭”級就是一種全新的戰艦了。

與“拿騷”級相比,“赫爾戈蘭”級在動力系統上的變化最大,即採用了燃油鍋爐與蒸汽輪機,僅此就節約了大約一千噸的排水量,而且主機輸出功率達到三萬二千軸馬力,在二萬七千噸的滿載排水量時,最高航速達到了二十節,標準排水量時能達到二十一點五節,比“拿騷”級快了將近兩節。

外觀上,最大的變化在炮塔布置上。

設計的時候就已確定,將在“赫爾戈蘭”級上採用三百五十毫米主炮,以前後各兩座雙聯裝炮塔的方式佈置在戰艦縱軸上。只是在開工建造的時候,四十五倍徑的三百五十毫米艦炮並沒研製成功,而且有情報表明,英國正在研製十五英寸艦炮,因此三百五十毫米艦炮即便研製成功,也面臨著落後的風險。結果就是,“赫爾戈蘭”級的前兩艘在建造的時候修改了設計,採用了五十倍徑的三百毫米艦炮。受建造資金、以及生產能力限制,兩艘戰艦上配備的是四座雙聯裝炮塔,而不是計劃中的三聯裝炮塔。到後兩艘,即“圖格林根”號與“奧騰堡”號,才配備了三聯裝炮塔。所幸的是,“赫爾戈蘭”級在設計的時候就留有餘量,均在後期改進的時候,用雙聯裝三百八十毫米艦炮取代了三百毫米艦炮,把主炮投射火力提升了百分之五十到百分之百。

“赫爾戈蘭”級也是帝國海軍中,第一種在規劃時就計劃建造四艘的戰列艦。

此外,“赫爾戈蘭”級還有很多個第一。

雖然其建造與服役的時間都晚於英國皇家海軍的“無畏”號戰列艦,甚至比“柏羅勒豐”級的首艦還要晚一點,沒能成為第一種採用蒸汽輪機的戰列艦,但是卻開創性的使用了燃油鍋爐,成為第一種採用新式動力系統的戰列艦。

可以說,“赫爾戈蘭”級首次在動力系統上超過了同期的英國戰艦。

有趣的是,在

《帝國風雲遊戲解說》 第五十章 我行我素(第1/2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