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部分 (第1/4頁)
莫再講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顯名諸侯,孫子與有力焉。”(《史記?孫子吳起列傳》)《孫子兵法》是世界上現存最早兵書,被稱為“兵書聖典”、“世界古代第一兵書”。
茅蓬塢又稱隱兵塢,傳說孫武隱居於此寫兵書。雖然《孫子兵法》何處成書2500年來一直是個懸念,但在高居吳山之首,卻又深藏不露的穹窿山,林木最茂盛清幽的茅蓬塢,這個很適宜隱居的深谷之內紀念孫武,確是個好主意。
首次穹窿山之行讓人驚喜。比之看慣了的蘇州西郊大多低矮平緩匍匐天底的山崗與丘陵,此山高峻深曲卓然鶴立;比之四周山丘大多石多樹稀野棘叢生;此山谷深林密奇峰聳翠;比之眾山不建公墓即被炸石取土或砍樹植茶;此山古木參天;大體保持了自身的完整性、原始性、自然性和多樣性,令人又驚又喜之餘,實為穹窿慶幸,也為蘇州人慶幸。
從此,我往往會問外地人:“去過蘇州穹窿山嗎?”
大多人和我未去前的反應是一樣的:“穹窿山?在哪裡?”
每逢那時候,我會在心裡,笑出一朵花來。
上穹窿最好走古御道
如今上穹窿山有兩條路,一條是汽車道,可直上山頂各峰,另一條是古登山道,因乾隆六次下江南,曾六次由此登穹窿山,所以稱為“乾隆御道”,在沒有汽車路之前,這是上山的必經之路。
乘車而上最快捷,無論赴山頭飲茶就餐,或是去位於三茅峰的上真觀,只要用最短的時間就可抵達目的地。如果棄車而行,穹窿山的登山主道就是那條長達2000多米的御道了,實際上是用山石鋪就的坡道,隔幾步就是一個臺階,直達三茅峰上真觀門外的露臺前。
起先,我有好幾次是隨眾人乘車去位於三茅峰的上真觀的。觀內後山有座望湖亭位於三茅峰的最高處,亭內立石碑,正反面和兩側都鐫刻乾隆御筆,記錄了這位皇帝多次登臨此處觀穹窿山色與太湖煙波留下的四首詩。於亭內亭外四望,確實天低山高,空湖豁眼。返回時經過上真觀依山而建的幾座殿房,一路聽道長嗟嘆,原先有那麼多那麼粗壯古老的大樹啊,好多樹幾個人合抱都圈不起來,現在都沒了,房子可以慢慢造,但樹就沒辦法了。他的父親就是這裡的老道士,他從小是在上真觀長大的,對這裡的一切很熟悉。
我知道他的意思,沒有幾十年上百年,大樹是不可能有了。何況穹窿山的山頭,大多可稱為“絕頂”:石多土薄,風勁水少,小樹尚難成活,何論大樹古樹?石山之樹,其生存全憑“天意”,一旦斫毀,人工絕難挽回。
從上真觀山門走到觀前露臺停車場上,我總會向通往山下的那條御道張望,現在它只是一個下山的口子,有石階而下,消失在山塢綠蔭之中。我每次上車前都會凝視它,心想:一定找機會走一走這條山路,那一路,肯定很漂亮,也肯定很快樂。
真的在幾個月後某個雙休日的下午,約了兩位朋友一起去爬穹窿山。我們是在下午四點左右才到山腳的,這是我的主意,想避開人多的時候。果然傍晚之際去,遊人已散盡,只餘一座空山,一曲石徑,任人倘佯。這兩位朋友不是蘇州人,我帶他們同往,是有一些“獻寶”心態的,總覺得好東西應讓朋友分享。
沿途果真十分幽靜可愛,御道隱在樹木蔥鬱的山塢裡,道旁岩石上常有名人碑刻,更有泉水潺潺於幽草之中,十分唯美。我總覺得,一座山,如果只坐汽車或乘纜車上去,不能算真的去了山裡,因為這時的群山只是背景和旁襯,無法親近。只有一步步走進去,一級級登上去,才是真正的進了山。我最喜歡最享受的就是在漫漫登山途中,體會夏日迂曲高深,濃陰掩路;冬日曠遠空靈,疏林如椽的畫面和感覺,其間的氣喘心跳,汗流如注,或神定氣閒,悠然漫步,都是與山的一種互動,叫遊山也好,朝山也好,只要每次都將自己實實在在地全身心地投了進去,便會在不知不覺中得到真正的休息和放鬆。到穹窿山,最好從古御道走上去。
穹窿,吳地之鎮山(3)
上得上真觀露臺,並不進觀,即繞觀旁山路去通往二茅大茅的後山。我們此次只是為了爬山,行至一叉路處,沿路牌所指“寧邦寺”方向下行至二茅峰中間的一個山坳。那裡山空谷靜,林木幽深。寧邦寺已無香火,寺門緊閉,叩門才開。小院四方,有兩個居士或僧人在內,旁有茶座,無使用痕跡。據說宋紹興年間,韓世忠率將戰還,剃髮隱此學禪。寺後不遠處小山嶺上,有韓世忠“玩月臺”,還有大片摩崖石刻,更是十分僻靜之處。上世紀二、三十年代,章太炎、于右任、李根源等都在此留下
《吳山判決書》 第5部分(第1/4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