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二章 把酒話神仙 (第1/2頁)
酒中望月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面前這“石山”的身份已毋庸再言,除了與黃鶴樓因果深厚的呂洞賓又能是誰?他本名呂岩,“石山”之名,豈非正是將“巖”字拆開化成?
聽李公甫道破自己的身份,呂洞賓呵呵輕笑,衣袖一拂,兩人之間現出一張小几,几上有壺有杯,居然還有幾樣清淡小菜。
他當先坐在小几的這一邊,然後道:“小友請坐。”
李公甫拱手道:“多謝真人。”隨即坐在小几的另一邊。
小船順水漂流橫渡到大江之上,兩人在船上已經對飲了十幾杯。
不管是依據兩世耳聞還是眼前親眼所見,李公甫都確定了對面這位雖然已證元神,卻絕非高高在上俯視眾生的“真仙”,而仍是一個有血有肉可哭可笑的“人”,便也放開先前的一點拘束,在他面前不拘小節言笑晏晏。
他那筷子從盤中夾了一顆花生米拋入口中,笑問道:“真人此次駕臨黃鶴樓所為何故?”
呂洞賓看那盤中的花生米已經不多,忙也下筷搶了一顆舉到面前,然後才答道:“貧道此來只為兩件事,第一是要來好生看一看小友。”
李公甫奇道:“真人為何要見來看我?”
呂洞賓道:“二十年前貧道與‘白鹿書院’的陸長陵老兒下棋,不慎輸了一招,便按照開局前的賭約在他哪裡做了二十年劍術教習。前些天貧道有事離開,等回來時卻見那陸老兒元氣大傷,一問之下才知他竟是以‘薪火相傳’之法傳了一絲道韻給你。貧道素知陸老兒已經修得儒家至誠之道,擁有前知之能。他既然如此做,則小友的身上必有些值得他看重之處,故此前來與小友相見,著意相看一番。”
李公甫這才知道陸長陵傳給自己一絲道韻,對自身卻頗有些妨害,心中不由大為感激。對於呂洞賓的來意,他卻有些哭笑不得,只好攤開雙手道:“想來真人應該已經看了許久,卻不知可看出些什麼,在下也頗為好奇自己究竟有什麼過人之處呢?”
呂洞賓油然道:“恕貧道之言,小友雖有修行之緣,但資質實在有些尋常,便是得名師教導,此生也無望超越練氣之境。”
李公甫苦笑道:“真人這‘直言’倒真是直言不諱,幸好在下也從未將自己當做天才。”
呂洞賓卻搖頭道:“事實卻證明,是貧道看走了眼。小友如今的修為雖在練氣之境,是怕是有意壓制準備厚積薄發,否則應該早在一二年前便結成金丹渡過雷劫。而據貧道所知,小友是進入‘天刑司’後才踏上修行之途,前後時間不過七年有餘。修為進境之快,已經不能只用一句‘天才’來形容了。”
李公甫又有些尷尬地拱手道:“真人謬讚,在下愧不敢當。”
呂洞賓正色道:“貧道之言絕非誇張,事實上小友這種情況以前也曾出現一例。那人同樣資質尋常,但開始修行之後一路勇猛精進,不到三十年竟證就元神道果成就真仙,在當時與分屬佛門、妖族的另兩位英才並稱‘三傑’。”
李公甫雖修行了七八年,但究竟是常困於杭州一隅之地,對於修行界的事情所知甚少。聽了呂洞賓之言,有些好奇的問道:“真人所說的是哪位高人?‘三傑’中的另外兩位又是誰?”
呂洞賓哈哈大笑:“小友卻最是不該問第一個問題,因為那人便是你‘天刑司’的開創者‘天刑真君’。至於另外的兩位,分別是佛門三藏法師玄奘與妖族大聖孫悟空。”
那“天刑真君”實在過於神秘,即使在“天刑司”內部也沒有多少關於他的資訊流傳,只隱約提到他是在隋末唐初時得道並建立了“天刑司”。但呂洞賓提到與“天刑真君”並列為“三傑”的另外兩位,李公甫卻是再熟悉不過,忙追問道:“玄奘法師在下倒是知道,原來那孫悟空也真有其人嗎?”
呂洞賓有些詫異地道:“玄奘法師的事蹟,在史書與民間都有些流傳,小友知道不足為奇。但那孫悟空倏忽而起又倏忽而沒,在修行界知之者甚少。貧道因生在他之後,也是聽家師鍾離權說過一點,小友又從哪裡知曉?”
李公甫笑道:“在下也是從一部民間流傳的話本小說中看到,據說那孫悟空原本是東勝神州傲來國花果山的一隻天產石猴,他出生之時……”
隨著李公甫將《西遊記》的故事娓娓道來,呂洞賓聽得瞠目結舌。等李公甫將整個故事首尾說個大概,他連連搖頭道:“荒唐,實在荒唐!世人以訛傳訛又妄加揣測,竟將事情扭曲到如此荒唐的地步!孫悟空何曾偷桃盜丹鬧過天庭?又何曾保護三藏法師西行?當年三藏法師前往天竺取經,同時也是對自身的一種砥
《補線機》 第七十二章 把酒話神仙(第1/2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