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足跡 永久書架

第1部分 (第1/4頁)

匆匆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代序)

葉渭渠

(一)

川端康成是日本著名作家,1968年度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

川端一兩歲上,父母雙亡,少年時代,祖母和姐姐又相繼作古,從此與眼瞎耳背的

祖父相依為命,使這位敏感的少年沉浸在悲哀之中,在他稚幼的心靈裡投下了寂寞的暗

影。十六歲上,川端預感到祖父將不久於人世時,就決心把祖父在病榻的情景記錄下來。

於是他寫起了《十六歲的日記》。這既是作者痛苦的現實的寫生,又是洋溢在冷酷的現

實內裡的詩情,在這裡也顯露了康成的創作才華的端倪。

少年的川端康成聰穎過人,早早闖入說林書海,廣泛地獵取古今世界名著和日本名

著,尤其是對《源氏物語》更是愛不釋手。他對這部名著雖不甚解其意,只朗讀字音,

欣賞著文章的優美的抒情調子,但卻深深地為其文體和韻律所吸引。這一經歷對他後來

的文學創作,產生了深刻的影響。其後他寫作的時候,少年時代那種似歌一般的旋律,

仍然迴盪在他的心間。他開始對文學產生了憧憬,上中學三年級的時候,就把過去所寫

的詩文稿子,裝訂成冊,從這裡可以看出少年的康成開始具有文人的意識,最初的寫作

慾望已經萌發。

中學時代,他無數次投稿石沉大海,開始懷疑起自己的創作天分,認真考慮自己的

才能是否可以成為文學家。在1916年作為中學四年級生,在大皈《團欒》雜誌上發表了

習作小說《肩扛教師的靈柩》,他就經常給《文章世界》寫小品、掌小說。《文章世界》

舉辦投票選舉“十二秀才”,川端康成名列第十一位。對於立志當作家的少年來說,這

是很大的鼓舞,也是很值得紀念的一年。他在大學預科的同窗好友中有許多志向文學者,

他們一起談論文學,議論文壇現狀和探討當時日本很流行的俄羅斯文學,使來自農村的

他頓開茅塞,受益匪淺。這期間,他在學校的《校友會雜誌》上,發表了習作《千代》,

他以淡淡的筆觸,描寫了自己同三個同名的千代姑娘的戀愛故事。大學時代,川端康成

與愛好文學的同學為了向既有文壇挑戰。改革和更新文藝,復刊了第六次《新思潮》,

在該雜誌創刊號上發表了處女作《招魂節一景》,描寫馬戲團女演員的悲苦生活是比較

成功的,受到文壇老前輩的稱讚。川端康成的名字第一次出現在《文藝年鑑》上,標誌

著這位文學青年正式登上了文壇。

川端發表了《招魂節一景》以後,由於戀愛的失意,特別遭未婚妻伊藤初代解除婚

約,他感到幸福的幻滅,經常懷著憂鬱的心情到伊豆湯島,寫了未定稿的《湯島回憶》。

此後他為了訴說和發洩自己心頭的積鬱,又藉助自己手中的筆,為雜誌寫出短篇小說

《林金花的憂鬱》和《參加葬禮的名人》。與此同時,他在愛與怨的交織下,以他的戀

愛生活的體驗,寫了《非常》、《南方的火》、《處女作作祟》等一系列小說,有的是

以其戀愛的事件為素材直接寫就,有的則加以虛構化。川端這一階段的創作,歸納起來,

主要是描寫孤兒的生活,表現對已故親人的深切懷念與哀思,以及描寫自己的愛情波折,

敘述自己失意的煩惱和哀怨。這些小說構成川端康成早期作品群的一個鮮明的特徵。這

些作品所表現的感傷與悲哀的調子,以及難以排解的寂寞和憂鬱的心緒,貫穿著他的整

個創作生涯,成為他的作品的主要基調。川端本人也說:“這種孤兒的悲哀成為我的處

女作的潛流”,“說不定還是我全部作品、全部生涯的潛流吧。”

(二)

1924年大學畢業後,川端康成踏上社會,就開始了文學創作生活。他積極與橫光利

一等人發起新感覺派文學運動,並發表了著名論文《新進作家的新傾向解說》,和創作

了《感情的裝飾》、《春天的景色》、《淺草紅團》等少數幾篇具有某些新感覺派特色

的作品,並無多大的建樹,他甚至被稱為“新感覺派集團中的異端分子”。後來他公開

《少女的港灣和太宰治有關係嗎》 第1部分(第1/4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