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部分 (第1/4頁)
翱翔1981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他們不忍失掉這種勝利成果,圖1…2米洛什?奧佈雷諾維奇決心將爭取民族自治和獨立的鬥爭進行到底。1815年4月23日,起義者在達科沃召開的會議上選舉米洛什?奧佈雷諾維奇(1780~1860年)為起義領袖。
米洛什出生於黑塞哥維那農村的貧苦家庭,自小販賣牲畜,走遍各地,參加過第一次起義,是卡拉喬爾傑的戰友。他主張以較溫和的方式解決塞爾維亞的獨立問題,反對以暴制暴,反對屠殺被捕的奧斯曼帝國穆斯林和行政官吏。因為這對實現他的政治目的不利。他以起義為基礎,談判為手段,同奧斯曼帝廷進行鬥爭。奧斯曼帝國當局擔心俄國出面干涉,遂於1815年秋天派魯梅利亞省總督馬拉什利?阿里任赴貝爾格萊德的欽差大臣,同米洛什?奧佈雷諾維奇商談塞爾維亞在帝國中的地位問題。雙方很快達成了一項口頭協議作為臨時媾和條件:塞爾維亞仍是帝國的一部分,但擁有自己的最高大公“克奈茲”(米洛什);在貝爾格萊德設立有12名塞爾維亞社會賢達參加的“國民公署”,履行最高法院的職能;向蘇丹繳納的貢稅可由塞爾維亞首領們自己徵集;塞爾維亞人有權攜帶槍支;等等。但起義者控制的所有城市及其城堡要交還奧斯曼帝國軍隊。
第二次塞爾維亞起義只持續了半年多,可以說是半途而廢。因為這種沒有得到奧斯曼帝國蘇丹欽定的口頭協議只是一紙空文,隨時可以撕毀。但是必須承認,塞爾維亞兩次起義向歐洲社會顯示了塞爾維亞人民的外交才能和不畏強暴敢於同奧斯曼帝國統治作鬥爭的精神。
此後不久,塞爾維亞仍為獲得自治在國內外進行不懈的努力。1826年秋,在俄國的堅持下,奧斯曼帝國被迫承諾執行《布加勒斯特和約》第8條的規定,儘快解決塞爾維亞自治問題。1829年,奧斯曼帝國在俄土戰爭中失敗,根據《奧德林條約》同意給予塞爾維亞完全自治,並歸還塞爾維亞6個行政區域(“納希”)。1830年塞爾維亞成為奧斯曼帝國蘇丹統治下的自治公國,米洛什成為世襲大公。1835年,在克拉古耶瓦茨透過了塞爾維亞第一部憲法,塞爾維亞走上了歐洲式發展道路。 。。
南部斯拉夫人走向聯合的歷史(10)
黑山的獨立之路
黑山由於獨特的地理環境,奧斯曼帝國統治當局一直無法控制這個多山的貧瘠地區,在黑山沒有建立起政權機構,而是由當地人按古老的習慣法進行管理。黑山居民是自由農民,只按戶向地方當局交納稅金。在黑山,經常舉行地方“克奈日納”民眾大會,倡導按地方自治原則處理事務。據稱,17世紀初,在黑山出了一個叫做武約?拉伊切夫的人,他被百姓尊稱為“黑山大公”,代表黑山同奧斯曼帝國統治當局打交道。所以,在整個奧斯曼帝國統治時期,黑山以“自由黑山”和“奧斯曼帝國海洋中的堅固高山城堡”著稱。
17世紀中期,黑山同威尼斯共和國建立了良好關係。威尼斯人承認黑山在奧斯曼帝國統治下曾經享有的各種自治權利,而黑山則許諾不讓反對威尼斯共和國的任何武裝力量透過自己的領土。與此同時,黑山的總主教開始同俄國接觸,尋求沙皇的庇護。當俄國1710年發動對奧斯曼帝國戰爭的時候,黑山人受到鼓舞,並藉助威尼斯共和國的幫助,進行反對奧斯曼帝國統治的武裝鬥爭。
18世紀,黑山開始形成強大的部族,不同的部族都有各自的區域範圍,由一位首領統領,其成員過著遊牧民和戰士的生活。他們既反對奧斯曼帝國的統治,又仇視那些皈依*教的本地人,所以黑山的穆斯林居民很少。
黑山政治生活中的另一個特點,是以策蒂涅為中心的東正教會的作用越來越大。黑山東正教的主教們被稱為“弗拉迪卡”。1766年以前,弗拉迪卡由全黑山會議產生,須得到佩奇大總主教的認可。後來,弗拉迪卡只由一個家族產生,實際上成了瓦西里耶?佩特羅維奇家族世襲的尊位,逐漸發展為黑山的統治王朝。從此,黑山的弗拉迪卡成了黑山的唯一統治者,他們不僅積極傳播東正教,而且努力參與政治生活,對外代表黑山的利益。他們同沙皇俄國在宗教上和政治上建立了一種非常密切的關係。黑山參加了第一次(1710年)和第二次(1735年)俄土戰爭。1766年在黑山還出現了一位冒險傢什切潘?馬利,他自詡為俄國沙皇彼得三世,在黑山及其周鄰地區、在俄國宮廷和威尼斯及奧斯曼帝國以“黑山總督”自居,招搖過市達7年之久。
從19世紀起,黑山為建立獨立國家進行了一個世紀的鬥爭。其中,佩塔爾一
《南斯拉夫橋電影》 第3部分(第1/4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