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足跡 永久書架

第79部分 (第1/4頁)

九米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是非趕緊逃命不可的。

結果部隊撤到這裡後找不到保長,拿不到鑰匙。

不過這些實際上也並不是最主要的。

找不到鑰匙,可以砸,可以撬嘛,那鎖也不是金剛所鑄,事實上,陳誠嫡系的部分中央軍,就選擇了直接撬門而入,只不過因為對這些工事不熟悉,運用起來較為困難一些,但畢竟也緊緊巴巴地守了那麼幾天。

大多數部隊在透過時,卻是連停下來看一眼的時間都沒有,只是一路奪命狂奔。有的即使停下來了,也說找不到鑰匙,所以沒法固守,很快就撤走了。黃仁宇就此分析說,這可能是一些部隊急於潰退才找出來的藉口。

一個“鑰匙問題”,多少反映出參加淞滬會戰的部隊過於龐雜,很多地方軍在上陣作戰時可以勇不可當,但退卻時缺乏嚴格的作戰紀律。

不管怎樣,兩條國防線畢竟都沒能起到預期效果,當年苦心打造的“東方馬其諾”竟多半已成擺設。

其實,軍事史上的無數例子都說明了一個事實,那就是如果沒有適當的戰術和人力與之相匹配,再堅固的堡壘都作用有限。

不要說我們這個實際上建造水平很低的“東方馬其諾”了,就算真正的馬其諾又怎麼樣。三年以後,德軍直接繞過這道防線發動攻擊,法軍因此土崩瓦解,號稱世界上構築最完善、設施最齊全的國防線從此淪為二戰時期最大的笑柄。

11月26日,陳誠放棄錫澄線,退至南京城下。

蔣介石在南京緊急召見陳誠,垂詢防守南京之策。

陳誠第一句話就是問:是不是需要我來守南京城?

蔣介石明確回答:不是,我已另有人選。

陳誠說,如果你要我守南京,我遵命,但如果不要我守,我有意見,因為我認為不應該死守南京!

在下以為,日軍在戰術上雖取得了勝利,但在戰略上已經失敗,必將陷入持久戰的泥潭,所以我們應該趕緊撤往皖南,南京只能作為前衛陣地。

蔣介石仍猶豫不決,他命令何應欽、白崇禧和德國顧問法肯豪森進行集體商討,看究竟怎麼辦。

中國統帥部一連會商六次,結論都是南京孤立,又沒有要塞裝置,不易堅守,乃非戰之地。

蔣介石同意了會商結果,他命令陳誠趕緊去皖南進行佈置,並將主力逐步撤至浙皖贛。

在上海陷落之後,“九國公約”也沒戲了。

這次國際會議表面上是宣告暫停,實際上是無限期停止,而在此之前,它僅僅像國聯一樣,釋出了一個譴責日本的宣言。

當初擴大淞滬會戰,付出如此大的犧牲,一大動因就是希望引起老外特別是美國的注意乃至干涉。

老外們的確是注意了,而且還肅然起敬。

特別是“八百壯士”守四行倉庫,簡直是一個絕妙的公關宣傳,讓你到了不開啟電臺,不翻開報紙,不每天追聽追看都不行的地步。

淞滬戰役由此被國際輿論認為是自一戰後,全世界經歷到的“最易目見,最經過宣揚,而且最為重要”的一場戰鬥。

在美國人眼裡,中國被視為是為民主和自由而戰,參加抗戰的中國人意志堅定,眾志成城,這一印象成了日本偷襲珍珠港之前美國民眾對中國的普遍印象。

當時美國搞民意調查,同情中國的佔到74%,而同情日本的只有2%,這在以前是沒有過的,也為美國政府和民間後來越來越傾向於中國奠定了基礎。

由於美國政府有中立法,所以暫時無法對中國進行直接軍事援助,但它還是給予了財政上的支援。

自“七七事變”開始,一直到後來的武漢會戰,在這整整一年時間裡,美國以略高於世界市場的價格,大量向中國收購白銀,總計達到一億多美元。利用美元這一硬通貨,中國政府購買了價值近5000萬美元的軍需物資。

可是,這都還不等於他們會馬上起而干涉,因為那可能要流血,流的還可能是他們美國大兵的血。

參加會議的美國代表是戴維斯,中國代表顧維鈞向戴維斯提出,美國為什麼不制裁一下這個無法無天的日本,你們不是說要“防疫隔離”的嗎?

戴維斯很為難,想了一會兒,說我們別的也做不了,要不,來個不買日本貨吧,算是意思一下。

讓顧維鈞和戴維斯都沒想到的是,連這個請示電文也遭到了美國國務卿赫爾的否決。訊息被媒體披露後,國會都炸開了鍋,議員們紛紛跳著腳罵戴維斯愚蠢,報紙上更是把戴維斯

《一寸河山一寸血小說筆趣閣》 第79部分(第1/4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