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一十七章 數字 (第1/2頁)
米糕羊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上午,散朝回來的宇文溫,換了身便服轉到寢宮,見陳剛起來不久,正對鏡梳妝,於是坐在一旁,一邊喝茶,一邊和對方閒聊。
陽光灑在窗前,明亮的光暈籠罩著陳,將充滿青春活力的美人映襯得愈發明豔動人,宇文溫看著陳,宛若在欣賞一件藝術品。
昨晚在他面前搖曳的美人花,現在再看,也覺得怎麼看都看不夠。
年輕漂亮的陳,和其她佳麗一樣,滿足了宇文溫的所有幻想,以及由這些幻想衍生出來的**,所以他不覺得自己後宮還有加人的必要,有陳這個“關門佳麗”就夠了。
陳梳妝完畢,在腰間佩上宜男蟬,這是求子的意思,祈求上天保佑自己得夫君雨露後能開花結果,生下男孩。
陳已為宇文溫生兒育女,但還很年輕,所以依舊有很多生育機會,不過宇文溫對此倒不在乎。
這年頭醫療水平有限,孕婦每次生產都可以說是在鬼門關前晃悠,所以多子多女的宇文溫,心態就是順其自然,懷上了就祈禱平安生產,懷不上也沒什麼的。
陳見散朝回來的宇文溫面帶春風,便問有何喜訊,宇文溫看著陳腰間的宜男蟬,笑道:“人丁興旺,怎麼能不高興?”
陳知道宇文溫說的不是家事,又問:“莫非是天下戶數統計出來了?”
“嗯,有司今日奏報,天下戶數為九百六十餘萬戶,接近一千萬戶。”
陳聞言有些驚訝,再說:“呀,若按一戶五口計,再加上必然有的隱戶,那麼天下口數,怕不是過五千萬了?”
“對。”宇文溫笑著點點頭,“五千萬,半億了。”
‘那可真了不起呀!’陳由衷的說,雖然她不知道五千萬(半億)人口是什麼水平,但覺得數字很大,那就一定了不起。
宇文溫點點頭,卻很冷靜:“是呀,但要說多了不起,還為時尚早。”
他知道陳對人口不是很瞭解,便舉了兩個例子:“《漢書地理志》記載,前漢極盛時,天下戶數是一千二百二十三萬,口數是五千九百五十九萬。”
“《後漢書》記載:桓帝永壽三年,戶數是一千單六十餘萬,口數是五千六百四十餘萬。”
“也就是說,皇朝戶數近千萬,不過是剛接近後漢桓帝時的水平,要知道,那可是五百多年前的事了。“
陳依舊覺得很了不起:“那也都是五千萬口的水平了,按二郎常說的,這都是一個數量級,天下承平二十多年,口數就接近後漢口數的巔峰數字,真了不起!”
‘了不起?這只不過比隋朝巔峰時的水平略高一點....’
宇文溫如是想,不過沒有說出來。
按照他知道的歷史,歷史上,隋大業五年,天下(隋朝)戶數是八百九十萬,按一戶五口計。
再考慮未納入統計的隱戶,大業五年,隋朝人口穩穩破五千萬。
歷史上的大業五年,是公元六零九年;“現在”,若以公元紀年計,是公元六一七年,可以說是同一時間段。
八百九十萬戶,九百六十萬戶,數字差不多(均不考慮隱戶),考慮到這個“時間線”從大象二年起持續了十餘年的戰亂,人口能夠和“歷史同期”差不多(略高),已經是不錯的成績了。
戰亂導致人口大量損失,降低人口基數,所以即便平陳之後天下太平,光靠自然增長率,人口的增加速度,總不會快過“歷史同期”。
但是,自明德元年以來,不斷走低的糧價、布價,加上宇文溫特意用經濟這把軟刀子割肉,導致許多莊園出現大規模的逃人現象。
這些逃人,本來是不計在官府戶籍上的隱戶,卻因為經濟原因,用逃跑的方式擺脫對莊園主的人身依附,聚集在工商業發達的地區,以務工為生,在官府那裡登記戶籍。
“棄暗投明”的隱戶變成在籍戶口,是如今人口快速增加(賬面上)的主要原因之一。
總總原因,使得如今的周國戶數,略微超過“歷史同期水平”。
而就在“今年”,隋朝崩潰,天下大亂。
七八年後,等李唐消滅群雄一統天下,武德年間統計的天下戶數,不過兩百萬戶。
當然,肯定有大量人口變成隱戶沒有統計在內,但是,僅就賬面上的數字而言,隋末天下大亂,導致中原人口少了四分之三。
中原人口從武德年間起過了百餘年,到了唐玄宗的開元年間,賬面上的戶數(不包括隱戶)才超過隋大業五年的水平。
今年,是一個“敏感”
《逆水行舟的生肖》 第六百一十七章 數字(第1/2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