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足跡 永久書架

第19部分 (第1/4頁)

夢幻天書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避嫌遠疑,所以無誤。

避嫌疑,所以竟事而遠禍也。

例一:公儀休,春秋魯人。公儀相魯,而嗜魚,一國爭買魚獻之,公儀不受。弟詰曰:“夫子嗜魚而不受,何也?”對曰:“夫惟嗜魚,故不受也。夫既受之,必有下人之色,將枉於法。枉於法,則相可免,雖嗜魚,其誰給之?無受魚而不免於相,雖不受,能長自給也。”

例二:郭子儀,唐人。郭令公每見客,姬侍滿前。及聞盧杞至,悉屏去。諸子不解,公曰:“杞貌陋,婦女見之,未必不笑。他日杞得志,我屬無喉類矣!”

博學切問,所以廣知。

宋太祖以宰相需用讀書人,推世間事,莫不如此。尤以今日知識爆炸時代,非博學廣知,無以立也。

例一:孔丘,春秋魯人。孔子知禮好學,入太廟每事問。以能問於不能,嘗言:“三人行,必有我師焉!”其好學切問,故能開儒門道統,成千秋師表,為百世聖人。

例二:司馬遷,漢人。遷讀古今萬卷之書。南遊江淮,上會稽,探禹穴,窺九疑。浮於沅湘,北涉汶酒。講業齊魯。徵巴蜀。略昆明。於是厥協六經異傳,整齊百家雜語,以成《史記》。

高言危行,所以修身。

孔於雲:“邦有道,危言危行;邦無道,危行言遜。”亂世尤忌才高德薄,慎之!慎之。

例一:管寧,魏人。寧與華歆、邴原交善,並有令名,時號一條龍。嘗與歆同席讀書,有乘軒冕過門者,歆廢書觀之,寧乃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會黃巾之亂,寧走遼東,往見太守公孫度,語惟經典,不及世事。乃國山為廬,鑿坯為室,越海避難者,皆來就之,旬月而成邑。遂講詩書,陳俎豆,飾成儀,明禮讓,非學者無由見。由是度安其賢,民化其德。

例二:王通,唐人。通於隋仁壽間,百遊長安,上太平十二策,知謀不用。乃退居河汾教授,受業千數,仿《春秋》作《元經》,又為《中說》以擬《論語》。初唐薛收、李靖、房玄齡、魏徵等,皆曾北面受王佐之道,卒開初唐之盛。清顏古翁有句:們羅相府文中子。”蓋指此也。

恭儉謙讓,所以自守。

儉為立身之本,謙為眾德之基。仁者必世而後興,所以恭儉謙讓,積其德也。

例一:周文王,商人。文王積善累德,諸侯響之。其治周也,近悅遠來。入其界,耕者讓畦,俗皆讓長,由是歸之者四十餘國。三分天下有其二,猶服事殷。後其子武王滅紂,有天下八百年。

例二:羊祜,晉人。祜督荊州拒陸抗,度不能以兵勝,乃綏懷遠近,甚得江漢人心。軍居輕裘緩帶,身不披甲,恭儉謙讓,修德以來吳人。卒時,南州號慟,吳守邊將士亦為泣下。祜先舉杜預以繼,用其謀,吳滅。

謀深計遠,所以不窮。

謀深計遠,所以久安而無窮也。

例一:姜尚,周人。太公望封於齊,齊有華士者,義不臣天子,不友諸侯,人稱賢。太公使人召之三,不至,命誅之。周公曰:“此人齊之高士,奈何誅之?”太公曰:“夫不臣天子,不友諸侯,猶望得臣而友之乎?不得巨而友之,是棄民也。召之三,不至,是逆民也。而旌之以為教首,使一國效之,望誰與為君子?”

(後齊終無惰氏,不為弱國。太公之遠謀也。)

例二:蕭何,漢人。何佐高祖,兵下咸陽,諸將皆爭走金帛財物之府分之。何獨先入,收秦丞相御史律令圖書藏之。後楚漢之爭,沛公具知天下阻塞、戶口、強弱、民所疾苦者,皆出蕭何之計遠也。

親仁友直,所以扶顛。

友者,五倫之一。孔子論友,益者三,損者三,以其關係一生,不可忽也。

例一:魏無忌,戰國魏人。信陵君奪兵救趙,留趙。聞處士毛公、薛公藏於市井,乃間步往訪,遊甚歡。後秦代魏,魏遣使求救於公子,公子感奪符救趙事,言敢為魏使通者死,賓客莫敢勸。毛公、薛公往見,曰:“公子所以重於趙,名聞諸侯者,徒以有魏也。今秦攻魏,魏急,而公子不恤。使秦破大梁,而夷先王之宗廟,公子當何面目立天下乎?”語未竟,公子變色,告車趣駕歸救魏,合五國之兵破秦。

例二:周昌,漢人。昌嘗燕時入秦事,高祖方擁戚姬,昌還走。高祖還得,騎其項問:我如何主也?昌仰曰:“陛下即桀紂之王也。”於是上大笑,然尤憚昌。及帝欲廢太子,而昌廷爭之強,上問其說。昌口吃而又盛怒,曰:“臣口不能言,然臣期期知其不可,陛下雖欲廢太子,臣期期不奉詔。”

《歷史的經驗值得注意原文》 第19部分(第1/4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