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部分 (第1/4頁)
中國長城網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早在乾隆五十二年三月十一日,乾隆就降旨:待自己入葬之後,在為其建造功德碑時,要仿照新修的明代長陵碑亭式樣,發券成造,其規模大小,不可超過景陵制度。但是乾隆崩後,嘉慶六年破土動工的裕陵大碑樓,卻違揹他的遺願而完全仿照康熙帝景陵大碑樓的規制建造了。這一點是乾隆生前沒有想到的。
儘管嘉慶在碑樓的建造上違背了乾隆的意願,但從他親手為其父御製、乾隆第十一子、清代著名書法家成親王永(乾隆皇帝第十一子)書寫的洋洋灑灑4300餘字的碑文中,卻對乾隆大加頌揚,稱他“兼堯舜禹湯文武孔子之勳德,帝王以來未有若斯之盛者也”。同時還稱他“四德無違,十全有,文謨武烈,丕顯丕承”。此時的乾隆已被吹捧成一個十全十美的歷史完人。
要把乾隆說成是歷史完人,當然是嘉慶等人的一廂情願和不切實際的粉飾。不過,就歷史發展的眼光來看,大清王朝在乾隆實際統治的六十三年(乾隆元年—嘉慶三年)中,不論是文治還是武功,均取得了非凡成就。就乾隆本人而言,他為統一的多民族國家的進一步鞏固和發展,確也做出了卓越的貢獻。從乾隆十二年(1747年)對大小金川用兵開始,至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第二次用兵廓爾喀時為止的40餘年間,他曾大規模用兵十次。當廓爾喀之亂被平定後,乾隆志得意滿,親書“御製十全記”,大肆吹噓其蓋世武功,並將“十全記”的石刻置於西藏拉薩的布達拉宮前,與康熙平定西藏的碑文並立,企圖與康熙大帝並駕齊驅。在後世看來,乾隆無論怎樣地自喻為“十全老人”和“古稀天子”,但就他一生創立的基業而言,無論是擴疆拓土,平定內亂,還是發展生產,增強國力,仍然無法與康熙大帝相匹敵。
尤其讓後人耿耿於懷和頗有微詞的是,由於這位風流天子的追蜂引蝶,遊玩取樂,滋長了大小臣僚的好大喜功,奢侈浪費、貪汙腐敗的風氣,為貪官汙吏創造了藉口和培植了繁衍生存的土壤。整個乾隆朝,從皇帝到臣僚再到大小官吏,就是在這樣一種吹吹打打、熱熱鬧鬧的放縱、貪慾和一次次的折騰中,使大清的元氣受到極大的消耗,帝國航船受到重創,使好不容易出現的“康乾盛世”,迅速衰落下去。
道光再遷清西陵(1)
自嘉慶元年(1796年)開始,嘉慶的昌陵便按照乾隆的旨意,在易縣清西陵區動工興建,至嘉慶八年(1803年)竣工完成。整個陵寢建築耗銀達幾百萬兩。嘉慶二十五年(1820年)七月二十五日,嘉慶帝駕崩於熱河(今承德)行宮,終年61歲。道光元年(1821年)三月二十三日葬於清西陵昌陵地宮,與他同葬的僅有一人,那便是道光皇帝的生母、被封為孝淑睿皇后的喜塔臘氏。
嘉慶帝駕崩後,由他的第二子,時年39歲的寧繼位,年號道光。
道光登基之後,在選擇陵址的問題上,對當年乾隆所作“兆葬規制,迭分東西”的諭旨,還是頗為看重的。既然祖父乾隆葬於東陵,父皇嘉慶葬於西陵,那自己就該葬於東陵。於是,他在登基不久的道光元年(1821年)九月二日匆忙降旨:“國家定製,登基後即應選擇萬年吉地。嘉慶元年奉皇祖高宗純皇帝敕諭,嗣後吉地各依昭穆次序,在東陵、西陵界內分建。今朕詔登大寶,恪遵成憲,於東陵界內繞鬥峪,(後改為寶華峪)建立吉地。”
諭旨降下後,道光派莊親王綿課、大學士戴均元、尚書英和、侍郎阿克當阿全權負責辦理陵寢工程,並定於當年十月十八日破土動工。莊親王等人接旨後,集中一切精力興建陵寢,經過七年的艱苦努力,終於在道光七年(1827年)九月宣告竣工。
為了表示重視,道光在竣工之日親臨東陵寶華峪祭奠,並將先前薨逝的孝穆皇后的梓宮安奉於地宮之中。當道光看到陵寢規制完備,建築堅固,藝術精湛之時,心中甚喜,並欣然傳諭:免原工程大臣莊親王綿課應繳前借俸銀四萬兩,大學士戴均元晉加太子太師銜,其子即以戶部員外郎升郎中,歸還熱河都統英和一品頂戴及花翎。對穆彰阿、敬徵、寶興、繼昌等臣工均論功行賞,有關匠役也得到了相應的賞賜。
道光八年初夏,道光出京越塞行圍打獵。一天夜裡,忽然夢見已逝的皇后在海中向他呼救,道光遂被噩夢驚醒。待他靜了心神剛剛入睡,忽又被海中皇后的呼喊驚醒,一連三次,道光連驚帶嚇被折騰得全無睡意。他靜下心對這個怪誕的夢反覆琢磨了一會兒,終於悟到可能陵寢中地宮浸水,故此已入葬的皇后有夢託來。第二天一早,道光傳旨,派人將自己的陵寢地宮開啟,他要御駕
《清東陵開放的地宮有哪些》 第7部分(第1/4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