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部分 (第1/4頁)
開了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於外部環境。因此,將經濟增長點由投資和出口轉向擴大內需、刺激消費是必要的。
讓中國經濟開好車(1)
本次經濟危機必然會帶來全球產業結構新的調整和分工。具體而言,一是藉此機會調整產業結構,二是調整經濟增長模式,中國政府和企業都應該主動出擊,等待可能意味著死亡。可以說,經濟增長模式的轉型,是金融危機留給中國最大的成果。
為此,政府提出了“保增長、促發展”的宏觀戰略,拉動和擴大內需,以求改變過分依賴投資和出口的局面。“保增長”,不是為增長而增長,在“保增長”的同時,還要“上水平、增活力、重民生”。也就是說,要透過應對這場危機所進行的調整,使今後經濟增長的質量有明顯改善。
“上水平”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結構調整和最佳化,二是發展方式轉變,進而使服務業增加值、消費需求等上升,能源消耗、環境汙染等下降。這些指標的變化,就是經濟增長質量提高或降低的具體表現。
“增活力”是透過深化體制改革,改變經濟增長的激勵機制,以使經濟增長獲得持續的動力,充分利用這次危機產生的“倒逼”效應,加快以轉變職能為主要內容的政府改革和以形成創新驅動為主要內容的企業改革,為新一輪經濟增長開拓更大的空間。
“重民生”則是經濟增長的歸宿,是新的經濟發展方式的著力點和落腳點。“保增長”的目的之一就是要積極擴大就業,主要措施就是積極擴大內需,尤其是消費需求,這就將經濟增長與人民群眾生活水平和質量的提高緊密結合了起來。
這樣一個增長的新模式,是需要分步驟實施的,我們不能指望畢其功於一役,可以大體分為三步:第一步,就是透過目前大力進行的“鐵公雞(基)”投資,來防止經濟大幅下滑,這個過程可能在2~3年內基本定型;第二步,更多的是在保障民生方面的投資,即加大保障房建設、醫療體系、養老金體系改革和新農村建設等的力度,這一步的主要目的是透過投資啟動消費,可能需要3~5年能取得較大成效;第三步是經濟結構和增長方式調整基本完成,這可能需要更長的時間來實現。
4。制勝關鍵棋子:農村改革
中國下一輪的增長需要依靠內需的擴充套件,問題的關鍵是,啟動內需的鑰匙在哪裡?
內需不足的成因很多,比如居民收入水平不高,社會保障體系不完善,以及中國人傳統的重積蓄、輕消費的觀念等,但是其中一條很重要的原因在於,中國九億農民被摒棄在消費大軍之外。最新資料表明,2008年1~8月,中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到68439�2億元,縣以下的品零售額只有14146�3億元,佔比僅為20%。這表明,佔我國總人口2/3的農村人口,其消費佔全社會比重僅為1/5。
如何將九億農民納入主流消費人群,這才是啟動中國內需的關鍵。如果將農村消費品零售總額(2008年為3萬多億)的比重能提高10個百分點,就意味著每年新增3000多億元的消費需求,和我國24萬億元左右的GDP相比,這個新增數字顯然不容小視。在目前的財政保障條件下,農戶面臨的困境是“看不起病、養不起老、顧不了小”,大量農戶陷入了醫保、養老和下一代教育構成的“三角壓力圈”中。這意味著即便有多餘的一點錢,農戶也不會輕易用於消費,而是將錢用於保障,在“三角壓力”未減輕之前,農戶會抑制消費。啟動內需也就變得困難重重。
讓中國經濟開好車(2)
所以,要解決長期困擾中國發展的內需問題,必須首先提高農民的收入,使他們有能力消費。毋庸諱言,改革開放以來,儘管中國取得的成就舉世矚目,但城鄉差距卻是越拉越大。
目前,農村發展最突出的問題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農村的基礎設施嚴重不足,文化、教育、衛生等社會事業發展滯後;二是農民收入水平明顯偏低,增收難度明顯偏大,農民相對貧困在加速;三是農村勞動力嚴重過剩。
要解決上述問題,農村的二次改革就必須在提高農民的組織化程度,完善農產品市場和要素市場,建立農民增收機制,以及縮小城鄉差異、打破二元結構等方面下功夫。其中,改革的突破口又在於土地、戶口和金融,特別是土地制度改革至為關鍵。現有的土地制度是典型的城鄉二元結構,城市土地可以抵押取得貸款,農村土地就不行,這使得農民的土地、房屋等財產不能交易,不能形成資產,從而農民也就無法擴大再生產,只能維持小農經濟模式
《保衛個人財富》 第7部分(第1/4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