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部分 (第1/4頁)
曾氏六合網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禍有如此者!
孟子卷·論性善(11)
嚴正的批判之後,孟子再用簡明扼要的言詞作心理建設:“未有仁而遺其親者也,未有義而後其君者也。”因此居上位者若倡導仁義,鄙棄功利,臣民自能風行草偃,崇仁尚義,而愛親敬長,勤勉為國了。孟子的結論是:“仁義”才是治國的至德要道。
(五)
宋①將之楚,孟子過於石丘②,曰:“先生將何之?”曰:“吾聞秦、楚構兵③,我將見楚王,說而罷之;楚王不悅,我將見秦王,說而罷之。二王我將有所遇④焉。”
曰:“軻也請無問其詳,願聞其指⑤。說之將何如?”曰:“我將言其不利也。”
曰:“先生之志則大矣,先生之號⑥則不可。先生以利說秦、楚之王,秦、楚之王悅於利,以罷三軍之師,是三軍之士樂罷而悅於利也。為人臣者,懷利以事其君;為人子者,懷利以事其父;為人弟者,懷利以事其兄;是君臣、父子、兄弟終去仁義,懷利以相接;然而不亡者,未之有也。
先生以仁義說秦、楚之王,秦、楚之王悅於仁義,而罷三軍之師;是三軍之士樂罷而悅於仁義也。為人臣者,懷仁義以事其君;為人子者,懷仁義以事其父;為人弟者,懷仁義以事其兄;是君臣、父子、兄弟去利,懷仁義以相接也;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何必曰利?”(《告子》下·四)
章旨
孟子指出君王治國要懷仁義而去私利,才能王天下。註釋
①宋戰國時宋國有名的學者,屬墨家。,音kēng。
②石丘宋國地名。
③秦楚構兵秦、楚兩國交兵。構,交也。楚懷王十七年,楚與秦戰于丹陽(今河南丹水縣南),秦大敗楚軍。
④遇契合。
⑤指通“旨”,大意。
⑥號用以號召的名義。
析論
楚懷王十六年,秦、楚交惡,一場惡戰正要開打。在大戰前夕,宋要說服秦、楚之君不要打仗,這是一件很偉大的事。但是在孟子看來,宋的手段、說辭卻不大高明。因為宋打算用利害來勸服秦、楚之君,這會讓秦、楚兩國趨向唯利是圖,最後必然導致亡國。孟子勸宋要以仁義來說服秦、楚之君,讓秦、楚兩國都趨向仁義,最後必然能夠完成王業。
戰國時代,各國諸侯窮兵黷武,侵略鄰國,並其土地,虜其人民,而秦國最為稱霸。秦自秦孝公變法,一百五十餘年後,吞滅六國,統一天下。秦始皇雄心勃勃,傳位萬世,但是不仁不義,殘民以逞,導致上下交徵利,結果傳國僅十五年就被滅亡了。
近世以來,德國、義大利、日本等國家先後掀起兩次世界大戰,當他們為了私利,用飛機大炮、軍艦、戰車來進攻別國;當他們殺人盈野、破城亡國的時候,氣焰是多麼地高漲!但是沒有多少年,德、意、日戰敗投降了,徒然留下歷史的喟嘆而已。這就說明了“懷利以相接,然而不亡者,未之有也”。
(六)
孟子曰:“雞鳴而起,孳孳①為善者,舜之徒也。雞鳴而起,孳孳為利者,蹠②之徒也。欲知舜與蹠之分,無他,利與善之閒③也。”(《盡心》上·二五)
章旨
孟子指出舜和蹠的差別,只在於追求善與利的不同而已。
註釋
①孳孳勤勉不怠。本作“孜孜”。
②蹠音zhí,相傳為柳下惠的弟弟,春秋時代的大盜,有九千名手下,橫行天下,侵暴諸侯,驅人牛馬,取人婦女。
③閒音jiān,間隙也。今作“間”。
析論
人的本性原本相去不遠,後來的發展所以不同,往往是因為後天的修為不同的緣故。如果每天起來都努力行善,久而久之,心中充滿了仁義慈惠,就跟舜是同類的人。相反的,每天起來想的都是牟利,久而久之,心中充滿了利害猜忌,就跟盜蹠沒有什麼分別了。
書 包 網 txt小說上傳分享
孟子卷·論性善(12)
儒家認為,一個人心中的存念非常重要,只要心中存念為善,縱然平時沒有表現出來,但是一遇到行善的機會,自然而然的就會表現出來。心中只想到牟利,縱然有再多行善的機會,也不肯去做。本章的孳孳為善與為利,我們應該從存心來解釋,不能太拘泥。
問題與討論
1�孟子主張養心寡慾,但發展經濟必須刺激消費,如何在寡慾和消費之間取得平衡呢?
2�
《大學中庸孟子導論試題》 第4部分(第1/4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