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足跡 永久書架

第一百二十九章 準備 (第1/3頁)

吳仲達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張家的水軍被張寶一分為二……確切的說應該是一分為四,除了李俊、阮小七所統領的南北兩支水軍外,王定六的新兵營以及張順、歐鵬所率領的耽羅島水軍同樣也應該計算在內。分兵的壞處,是戰鬥力會有所下降,而好處同樣也是顯而易見,以原有的五千水軍為骨幹,這回張寶一口氣將水軍的人數上限提高到了兩萬,只要假以時日,這兩萬人就會成為一支不容小覷的力量。

而除水軍外,張寶對於陸上的戰力同樣也沒放鬆,二龍山、四明山、登雲山三座山頭的總人數雖比不上水軍那樣人數眾多,但也有五千餘人可供張寶的差遣。而且張寶也並不滿足於眼下這點成績,耽羅島是已經十拿九穩,但想要拿下高麗卻並不容易。與高麗相比,耽羅島就是一個村鎮,而高麗,麻雀雖小,五臟俱全,想要拿下高麗,沒有一個萬全的準備,張寶是不打算過早動手的。

知己知彼,百戰不殆,眼下的張寶還處於收集情報階段,等到弄清楚了高麗內部的虛實以後,張寶便會開始挑撥離間,想辦法讓高麗陷入內鬥的漩渦,等到高麗被內鬥搞得筋疲力盡以後,張寶才會出手一戰而定。但想要達到這一效果,除了要擁有一支強大的水軍外,一支強大的陸軍也是必不可少。

只不過眼下張寶的身份沒辦法讓他光明正大的訓練他張家的陸軍,只得化整為零,每一座山頭,就是張家一營的人馬。眼下只有二龍山,四明山以及登雲山三營人馬,遠沒達到張寶心裡所要求的數量。

兵貴精而不在多!這話還是有一定道理的。至少對目前的張寶來說,走精兵路線是必要的。不要以為大宋對外慫的跟個蛋似的就好對付,大宋防範武人掌握兵權比起抵禦外辱這事還要上心。之所以張寶的水軍沒人管,一來是水軍在大宋不受重視,大宋的敵人多在陸地上,建立一支強大的水軍派不上多大用場;二來便是張寶的水軍是張家自籌,從軍械到糧餉,朝廷不需要掏一分錢,張寶的水軍在朝廷眼裡就跟白撿的一樣,只要別添『亂』,人多人少無所謂。

可陸軍就不同了,張寶起初建立水軍所用的藉口是護衛張家商船,但護衛商隊自有大宋陸軍可以勝任,張寶若是真光明正大的為陸軍招兵買馬,朝廷對張寶的意圖就會有所懷疑,對張寶的打壓也就不會像現在這樣還是藏著掖著,顧忌一點表面的面子。

能在朝堂上混的官員無一不是人精,就算是『奸』臣那也不例外。只是可惜很多人把自己的聰明才智用錯了地方,才導致大宋外不能安邦,內不能治國。而且更要命的是,鑑於大宋當年得天下的手段不怎麼光彩,對於兵權一事,大宋君臣都十分敏感。

張寶的水軍再強大也不可能把戰船開上陸地,危機不到大宋的核心利益,所以大宋君臣對張寶的所作所為睜一眼閉一眼,可一旦張寶在陸地上招兵買馬,那張寶的危險指數就會呈直線上升,張寶也就無法再像現在這樣輕鬆。

廣積糧,緩稱王,這六個字是張寶所堅持的行動方針。眼下高麗未得,耽羅島上的百姓也尚未達到十萬,此時與朝廷翻臉,雖然可以保證偏安一隅,但張寶為自己所定下的目標也就再難實現了。按照張寶的構想,拿下高麗作為存身之地,遷民百萬作為養兵之基,唯有達到這兩個條件,才有底氣跟大宋說分手快樂,而在這之前,張寶還需要忍。

無論是二龍山、四明山還是登雲山,這三處人馬都將是張寶日後用來攪『亂』高麗內政的主力,而除了這三處人馬之外,張寶還在考慮建立第四處、第五處乃至第n處“兵站”。以一個山頭為一營兵馬計算,張寶如今也不過只有三營人馬,而且第三營還是初建,與張寶事先預計的數量相去甚遠。

三座山頭,其中二龍山的戰力最強,四明山次之,登雲山最末。當然在武將的戰力上三者屬於不相上下,這裡所指的戰力是兵馬的戰鬥力,而不是指個人的武力。

在確定了水軍分家的章程以後,張寶便帶著重新回到自己身邊的焦挺離開了靈山島。趁著自己還有一段時間的自由,張寶想要分別去一趟二龍山、四明山以及登雲山。若是能夠在路上遇上個“在野”的大將之才,那就是意外之喜。大宋境內的山頭很多,只是張寶手裡能起到“定海神針”作用的大將只有三人,一是鄧元覺,一是欒廷玉,還有一個便是石寶。像貝應夔、龐萬春二人,一個人望不夠,一個資歷不夠,距離獨擋一面還有一定距離。

貪多嚼不爛,三營人馬是有點少,可張寶不希望濫竽充數,設立一個“兵站”,那就要保證這個“兵站”在將來能夠隨時派上用場,否則還不如不設。找不到足以擔當大任的武將,

《重生大宋之一手遮天筆趣閣無彈窗》 第一百二十九章 準備(第1/3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