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足跡 永久書架

第一百七十三章 大擺喜宴 (第1/3頁)

吳仲達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窮在鬧市無人問,富在深山有遠親。人是很現實的,真正不計較財富、地位的人少之又少。若是遇上了,一定要懂得去珍惜。高家本也是汴梁有頭有臉的大戶人家,但由於朝廷暗地裡的打壓,以至於傳到高寵這一代的時候,高家已經是敗落了。

得意的時候自有無數人圍繞身邊奉承巴結,可落難了,又有幾人會伸手拉扯一把?高寵年幼時家中橫遭回祿,除了祖傳的虎頭湛金槍被搶救了出來外,那點所剩不多的積蓄也隨著大火付諸一炬。

高寵也因此體會到了人情冷暖、世態炎涼。也就是在高寵倍感無助的時候,張寶向高寵伸出了援手。這雪中送炭自然要比錦上添花要來的難得,也更加讓人刻骨銘心,難以忘懷。如今高寵大婚,作為二哥的張寶更是一手包辦了成親所需的一切費用。按照張寶的想法,高寵的婚事要按著楊再興的那樣辦,在城裡大擺流水席三日,只是高寵得知後卻帶著未來媳『婦』極力反對張寶如此安排,最後更是將老母高老太太搬了出來一塊勸說張寶更改計劃。

“賢侄,你的心意嬸嬸明白,只是如此太過浪費,而我高家也沒那個必要充這個臉面。”高老太太溫和的對張寶道。

“既然嬸嬸都這麼說了,那小侄就聽話,不便宜汴梁的那些不相干的人,咱們就把喜宴擺在莊子裡,到時請相熟的人過來喝杯喜酒,嬸嬸覺得如何?”

“好,就依賢侄的。”高老太太微笑著點頭同意道。

高家人反對張寶鋪張浪費,當事人既然都這麼說,那張寶自然不會勉強。不過說是縮小了喜宴的規模,但實際上成親當天,張家莊子還是人山人海。本來就住在張家莊子裡的人就不必說了,附近住著的與張家交好的人也前來道賀,還有那些與張家買賣有來往的也派人來了,而且這麼熱鬧的場面,自然也就少不了想要來此與高家修復關係的一些人家。雖然這些人是不請自來,但正所謂來者都是客,大喜的日子,張寶也不希望因為這一撮人而壞了大傢伙的興致。

今日的張家莊子很熱鬧,張家今非昔比,像『操』辦婚事這種事自有人負責,並不需要張寶親力親為。張寶所要做的,也就是陪著高寵這個新郎官站在門口迎接登門道賀的賓客。也多虧張寶陪著高寵,要不然高寵還真有可能給那些不請自來的“客人”甩臉子看。

仇恨這東西的時效『性』是可長可短的,短的過一夜就沒事,可長的卻也有可能就是一輩子。高寵深恨那些在高家落難時對高家避之不及的人,那些人往日裡總是打著通家之好的名頭跟高家來往,可等高家一出事,一個個躲得比誰都快,彷彿唯恐跟著倒黴一樣。

那時的高寵還小,可也正是因為年紀小,所以才記得牢。那種被相熟的人“背叛”的感覺,遠比被一開始就不對付的人所帶來的傷害深。高寵不屑跟那些“勢利眼”恢復來往,在成親以前,他甚至已經跟未婚妻鄭秀秀商量過,等到成親過後,他們夫妻倆就請張寶安排送他老孃還有老丈人搬去耽羅島。一來可以免除他們夫妻的後顧之憂,以免朝廷會有一日拿他們的父母做要挾,二來便是可以避開那些牆頭草的糾纏。

高老太太跟鄭老頭都已經知道此事,高老太太自是不會反對兒子的安排,自從老太太默許了兒子的決定,對於高寵的事情便不再過問。老太太知道,高家想要重振門楣,指望大宋朝廷是希望渺茫,倒不如把籌碼押在張寶的身上。成,則高家重現榮光;敗,也有退路可走;遠比繼續留在大宋渾噩度日要強。

而鄭秀秀的老父鄭老頭的情況則跟高老太太略有不同,高老太太是看好張寶的未來,而鄭老頭雖也看好,但更多的卻是害怕張寶。當年的事情給老頭留下了太深的印象,以至於鄭老頭面對張寶時總是顯得底氣不足,跟做了虧心事似的。只要張寶發個話,老頭就絕對不敢反對。

自從耽羅島被張家拿下以後,張寶就開始有計劃的將張家的重心移往海外,先是那些不適合留在大宋的人,比如負責研究開發新產品的沈平、凌振、顧海、孟康、湯隆,這五人以沈平為主,其餘四人為輔,為張家發展貢獻力量。其中湯隆主管武器的打造,諸如刀槍劍戟等冷兵器,皆是由湯隆負責;顧海、孟康負責張家的造船業,顧海多有奇思妙想,孟康則著眼於實際,二人聯手,為張家攻克了一個又一個造船時的難點;凌振則是張家的火『藥』專家,身為後來者的張寶自然之道熱兵器遲早會取代冷兵器這個歷史必然,對於火『藥』的研究,張寶自是重視。不過張寶也知道熱兵器的研發並不是一件易事,所以他並沒有急於求成。火槍好用誰都知道,可想要造出一把安全的火槍

《重生大宋之一手遮天筆趣閣無彈窗》 第一百七十三章 大擺喜宴(第1/3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