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七章 英雄多草莽 (第1/3頁)
吳仲達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張寶沒打算造趙宋的反,但讓他跟著趙宋一起共存亡他也不太願意。來自於後世的他並不受限於“家天下”的思想,在那個衛星滿天飛的時代,張寶早已知道這個世界有多大,他的目光也不會只侷限在大宋這一塊土地上。
靠山山倒,靠人人走,這世上最可靠的就是自己。關於這一點,張寶比任何人都清楚。若是生活在盛世,那張寶還能安分守己,憑著小聰明發點小財過過自己的小日子也並無不可。但現在不行了,熟知歷史的他很清楚大宋的美好生活再過上十幾年就會結束,金人南下,戰『亂』迭起。正所謂寧為太平犬,不做『亂』世人,張寶想要在『亂』世保住自己的『性』命,保護自己關心愛護的人,那就必須要有實力。
趙宋就是個扶不起的阿斗!自上而下沒幾個人居安思危,全都在過著今朝有酒今朝醉的奢靡生活,對於王朝的未來,沒幾個人去關心,願意關心的不是在朝中沒有話語權就是在朝堂外徘徊。深知指望不上趙宋君臣會有奮起那一天的張寶除了自力更生,還能怎麼辦?
萬事開頭難,相比起別人創業之初的艱難,張寶的條件已經算是很不錯了。朝中有人好辦事,藉著那些朝中權貴合夥經營的機會,張家借雞生蛋的策略成功,屬於張家自己的商路也在大宋境內鋪開,而且還不必擔心會遭到地方官府的刁難,張家的美酒、香水、梳妝盒……那些成本低而利潤高的商品為張家帶回了豐厚的回報。別看張家開始經商不過兩年,但在去年的年終總結會上,張家一年的純收入已經超過了十萬貫,而且這個數字還在不斷增加當中,隨著張家的買賣做到國外,相信張寶會越來越有錢,而這也是張寶為何有底氣敢向趙佶拍胸脯說建立水軍的費用張家可以自籌的原因。
有錢好辦事!張寶並不愁錢,他的買賣會越做越大,所賺的錢也會越來越多,所需要的也就是一點時間而已。真正讓張寶發愁的還是人,人才難得!對於自己以後治下的百姓,張寶並不發愁,有錢能使鬼推磨,只要買通了管理廂軍的官員,那近百萬的百姓就是張寶的。不用擔心那些官員會出賣張寶,因為那樣對他們並不合算。朝廷每月還是要撥付一定錢財用以養活那些廂軍,可若是官員如實上報,那筆錢朝廷自然不會再撥付。張寶會變成什麼樣那些官員不知道,但官員收下這筆朝廷補助的機會沒了,誰會沒事幹自斷財路呢?不是所有人都是忠君愛國的典範,管理廂軍的官員本就剋扣那筆朝廷補助,這種損人不利己的事情,這些“精明”的官員又怎麼會幹。
不過千軍易得,一將難求。百姓只要能夠吃飽穿暖,其實並不十分介意被誰統治,張寶只需善待那些百姓,得到百姓的擁護也是遲早的事情。但想要得到人才的支援就不太容易了,出身貧寒沒有前途的還好辦些,比如阮家三兄弟,張寶的器重就足以讓他們對張寶死心塌地,但百姓的民生卻指望不上那些武將。
大宋重用文人,以文治武,這也就導致大部分文人對趙宋是死心塌地,認可趙宋的正統地位,而這也就導致了張寶難有招攬到文人的機會。當然也不是一點機會都沒有,只是時機未到,在一部分文人對趙宋失去信心以前,張寶只能依靠自己。
文人不太好招攬,張寶能做的就是自己花錢培養,不過那也是以後才能排上用場的,遠水解不了近渴。不過招攬武人就相對簡單一些了,大宋以文治武,這也就導致民間有真本事但卻沒門路的武人大有人在,而且相比起文人,張寶更願意跟武人打交道。練武之人,那心眼沒有文人多,一旦認準了效忠的物件,那就會一路跟到底。想想水滸傳中的四大寇裡那些猛人,並不都是集中在梁山,無論是田虎、王慶還是方臘,他們麾下的那些猛人就是比起梁山好漢同樣也是不遑多讓。只是對於招攬那些好漢,張寶的信心也不是很足,畢竟凡事都要講究個時機,時機不對,就算遇上了也未見得就能招攬過來。
阮家三兄弟現在正是落魄的時候,張寶去了自然可以順利招攬過來。但像已經在木蘭山落草的杜壆,那就不太容易了。杜壆是山大王,麾下千餘嘍囉,身邊還有生死之交的兄弟衛鶴、酆泰輔佐,人家有家有業,憑啥拋家舍業的跑到張寶麾下當小弟?
所以張寶想要招人只能憑運氣,自己安慰自己得之我幸,失之我命。像欒廷玉這樣一員武力不輸林沖,人品更是超過樑山好漢許多的猛人,張寶一直認為是自己的“主角光環”發揮了作用的緣故。
而如今碰到了自稱名將之後的貝應夔,抱著有棗沒棗先打三竿再說的想法,張寶打算留下貝應夔。不管這貝應夔是否真的如他自己所說精通兵法,單是能夠跟
《重生大宋之我是宋徽宗》 第六十七章 英雄多草莽(第1/3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