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部分 (第1/4頁)
噹噹噹當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序(1)
認識林惠春已經有十多年的時間,剛認識他時是在1995年全國軟體工作座談會上。當時,處於湖南長沙的創智是國內軟體業界的一匹黑馬,做得風生水起,位居前十之列。
後來,我們經常在軟體業界的一些會議和活動中遇到,彼此有了一些交流,也多了一份對這個儒雅的年輕人的關注。
我欣喜地看到林惠春帶領創智的軟體外包服務團隊闖日本、闖美國,在國際軟體市場上闖出了他們自己的一片天地,令業界側目。
再後來,因為創智和中軟同為微軟的全球戰略合作伙伴,聯絡和交流增多,我對林惠春的關注也相應多了一些。知道他這幾年一直帶領著他的團隊很專注地做著軟體外包服務業務,取得了不菲的成績。
到現在,他和他的團隊一併轉職到中軟國際,我們終於有機會成為同事。
對於林惠春的能力,我一直是很讚賞的。作為一個沒有任何工科背景、對計算機和軟體技術完全外行的他,在如此高度技術化、專業化的軟體行業打拼十多年,在強手如林的國內、國際競爭中取得成功,他所帶領的團隊能成為日本NEC的長期合作伙伴,能夠成為美國微軟的全球戰略伙伴,絕非易事。
在這十多年的時間裡,林惠春從商學院的系主任,成功轉型為一個軟體企業的領導,這其中,雖然和他深厚的管理知識有關,但我想,最重要的還是緣於他對中國軟體事業的熱愛,緣於他對事業的執著與專注,源於他踏實做人做事的風格。
前一段時間,他的新著《資源有限創新無限》出版後,送了我一本。我覺得有些吃驚。沒想到在繁忙的工作之餘,他還能擠出時間完成專著,對我們時代急需的創新精神提出自己的看法和感悟,實屬難得。
如今,林惠春的新著《做加法 做減法——企業發展的進退之道》又將面世,這次,我不僅是吃驚,更有了一份感動。如果說上本書是關於企業家精神境界的一種探討的話,那麼這本書卻是對中國的企業和企業家的責任和使命的一種思考,站到了一個新的高度。
中國改革開放20多年來,競爭猶如大浪淘沙,許多風雲一時的企業消失了,後來居上的企業在發展壯大。
中國的市場經濟在走向成熟,中國的企業將更加開放、更多的參與國際市場的合作與競爭。這將導致中外企業之間的競爭不斷升級。
競爭是殘酷的,要想在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並得到更大的發展,必須掌握好企業發展的進退之道。
中軟在這方面也有過經驗和教訓。
在做大做強的道路中,中軟經歷了一段時期的高速擴張,在最多的時候,有近五十個軟體團隊,在軟體的業務上無所不做。然而,經過一段時期後我們發現,單純的擴張,並不等於大和強,正所謂欲速則不達。
所以,近幾年我們進行了戰略調整,從全線出擊到專注於自己的目標。其中,中軟國際的目標就是透過從軟體外包服務切入的國際化戰略做大做強,直到成為中國的軟體外包服務企業。
因此,本書中提出的“做加法還是做減法——多元化還是專業化”,是所有的企業在發展過程中都面臨的問題。
林惠春的這本書,針對我們現在的企業共同面臨的進還是退、做加法還是做減法、多元化還是專業化的發展抉擇,提供了豐富的案例參考和理性分析,並指出了明確的方向。
在多元化大行其道的今天,書中提出的“大智知止;專注才能成功”的觀點,可謂是一種有益的探索。
在多數企業家為擴張而激動的時候,本書“先做減法,再做加法;做好減法才能做好加法”的思想,也算是一種難得的清醒。
我想,這很大程度上要得益於作者豐富的管理學方面的理論功底和成功的商戰經驗吧。
真誠的希望中國的企業能在健康、正確的發展道路上一路前行。
中軟國際董事局主席唐敏
序(2)
2006年10月10日於北京昌平
一、選擇兔子還是烏龜?(1)
上個世紀90年代初,經過激烈的思想鬥爭、頂著親人朋友的一片反對之聲,我毅然決然地離開任教8年的湖南商學院,踏入商海,距今已經有10多年的時間了。在這10多年的時間裡,作為管理學教師出身的我,面對商海中諸多企業的沉浮起落,有著很多感觸和思考。而其中體會最深的,就是中國企業的“流星現象”。
許多我熟悉的、不熟悉的企業
《做加法做減法類比法排除法是工程師常用的思維方法》 第1部分(第1/4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