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足跡 永久書架

第135章 隴山古道 (第1/3頁)

解剖老師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將士們赤裸上身在陽光下訓練,汗流浹背,主要是訓練耐旱能力,西北不比江南,日照時間長,空氣乾燥,風沙也較大,進行適應性訓練,以免水土不服,造成非常規減員。

劉靖帶著義從營進入野狼谷和義從神箭曲、義從重甲曲合練了一個星期,效果比想象的要好得多,將士們的戰術素養有了質的提高,劉靖有了一些信心。

五月底。

“大人,江陵來信了,涼州馬商在拋售馬匹,比市價低了二成,都被我們七成價買下來了,末將認為韓遂快要叛亂了。”孫嵩興沖沖的跑進帳來,這也不怪,一件盼望已久的大事,真的來了,人自然會有些激動。

隨著戰爭的消耗,馬價會暴漲!

沙盤做好了,涼州境內的山脈、河流、城鎮、橋樑,一目瞭然,標有名字。

長安到蕭關有一條寬闊的馳道:回中道,直達蕭關;蕭關到靈州有條蕭關古道!

隴山(現六盤山)有北、中、南三條通道(沒有去過,又不好意思問這些常識知識,只能旁敲側擊):北面是瓦亭道,中間是雞頭道,南面是隴坻道。

“賓碩,隴西你去過,你給大家講講這三條通道?”孫賓碩給劉靖說過,他在隴西郡躲藏了二年,瞭解那裡的風土人情和地形。

“末將遵令!南面的隴坻道在先秦就已鑿通,從長安沿寬闊的馳道直達汧水(千水),沿回中道經番須口(華亭馬峽)、沿番須道,經過隴關(大震關),翻越隴山;隴關要塞險峻,有一夫當關,萬戶莫開之險!東西兩座城門,西門還建有翁城,長年有兩屯士卒把守,戰時關內可容納一部人馬。”孫嵩停下來,端起茶杯喝了一口水,看見蔡瑁、鄭秋生、鄭訊、張昭、張紘和顧雍等人聚精會神的聽著,清了一下嗓子繼續說道。

“中間的雞頭道從長安、咸陽、沿涇水馳道西行,經漆縣(彬縣)、臨涇、烏氏(平涼)、雞頭山(崆峒山)東峽、沿雞頭古道(笄頭道)穿隴山入隴西。”

“孫大人,這條道是否有官軍把守?”顧雍問道,正是劉靖想問的問題。

“問得好!”

“建武八年(公元三十二年),光武帝派大將來歙率二千大軍,自隴坻道,襲佔隴關,過隴山,攻佔了略陽(今秦安東北)。隗囂聞訊急遣大將王元奪回隴關,堵住了隴坻道;又令大將王孟用山石、樹木堵塞了雞頭道;大將牛邯堅守瓦亭(今西吉縣將臺堡),隗囂親自帶領大軍圍攻略陽,斬山築堤,積水淹城,來歙與將士固城堅守,自春至秋,連月不下。後光武帝率十萬大軍御駕親征,攻破王孟扼守的雞頭道,沿瓦亭川道南下,一舉剿滅了隗囂!雞頭山雞頭高聳,如雄雞報曉之狀,北面絕壁下有一條羊腸小道,綿延百里,這就是雞頭道,兩旁山峰險峻,林木參天,荊棘、雜草叢生,茫茫森林中鹿鳴鳥叫,猛獸出沒,夾石懸空!朝廷在此設有雞頭關城,有東西兩門,常年有兩屯官軍駐守。”

孫嵩引經索典,眾人一臉佩服,怪不得他歷史上能出任兗州刺史,文才武略不同凡響。

待在一起的時間越長,你越瞭解這個人。

“北面的瓦亭道沿蕭關古道北上至瓦亭,然後到隴山下,再沿絡盤鳥道(六盤鳥道)翻越隴山,西至好水莊(隆德);絡盤鳥道山路迴旋曲折、崎嶇,行路艱難,折轉六個彎;山頂設定有絡盤關寨(六盤關),關城呈回字型,有東西兩門,長年有兩屯官軍把守,易守難攻,隸屬蕭關都尉。”

絡盤鳥道大概就是當年紅軍翻閱六盤山走過的道路!

時值仲秋,天高雲淡,紅軍剛剛取得了青石嘴對敵戰鬥的勝利,偉人***意氣風發地登上了六盤山,望著晴空下隨風飄揚的紅旗,目窮千里,心潮澎湃,激情滿懷,寫了一首膾炙人口的詩篇《清平樂·六盤山》:“天高雲淡,望斷南飛雁。不到長城非好漢,屈指行程二萬。六盤山上高峰,紅旗漫卷西風。今日長纓在手,何時縛住蒼龍?”

“孫大人,史書記載,光武帝沿瓦亭川道南下,平定隗囂!請問孫大人,是否隴西還有個瓦亭?”魏延一臉好奇的問道。

眾人看著一臉稚嫩的魏延,一臉驚奇。

他們太不瞭解魏文長了!

“文長問得對,在隴水上游東岸真的還有座瓦亭,扼守瓦亭川(高離川、葫蘆水)。”

三人行,必有我師焉。

-------

六月上。

洛陽,德陽殿。

文武百官分列左右,垂著頭,天子劉宏在金鑾殿上來回走動,手拿一

《新三國終結者小說》 第135章 隴山古道(第1/3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