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足跡 永久書架

第142章 遇刺 (第1/3頁)

解剖老師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咚咚……

殺!殺……

鼓聲震天,一股殺氣沖天而起,眾人面色冷峻,等候死神來臨!

突然,鼓聲和喊殺聲戛然而止,從敵群中跑出一匹白馬,不緊不慢的跑到壕溝外。

“南榮老弟,一向可好?”黃衍向城牆上的傅燮拱手問候,兩人都師從前太尉劉寬,同窗五年,情同手足。

“子韓兄前來勸降?”

“不是!為兄的只想告訴師弟,當今天子昏聵,吏治腐敗,天下叛亂四起,百姓流離失所,大漢已是一塊朽木,望師弟為涼州百姓著想,高舉義旗,共創太平盛世!”

“子韓兄的心意為弟領了!當今天下動盪不安,更要我們盡心輔佐!徵西將軍已率大軍前來,背叛大漢是沒有前途的!子韓兄既然已背叛大漢,我們同門師兄弟的關係到此為止!本官誓與隴縣城池共存亡,子韓兄好自為之吧!”

“那南榮老弟多多保重!”黃衍面露愧色,掉頭跑回本隊。

“攻城!”王國大吼一聲。

殺呀……

南門。

殺聲四起,成千上萬計程車卒抬著雲梯大喊著向壕溝衝來。

“叛逆,你們看看她們是誰?”董卓矗立牆頭朝城下怒吼,似一聲炸雷,周圍二十幾名高大的義從手握盾牌,警惕的注視著城下。

二百多名家眷被士卒押上城牆,老人們一臉悲哀,小孩和女人們一邊大哭,一邊從垛口呼喊著親人。

衝鋒的隊形緩緩停下,士卒們仰望著城頭,一臉的擔憂。

馬騰、闊鷹帶著一群義從從後面騎馬趕上前來,右將軍馬騰的大纛迎風招展。

“馬壽成,你這個畜生!把你祖先的臉丟盡不說,竟然帶著羌夷來殺大漢的百姓,你乾脆自己瞭解算了,免得髒了本將軍的手。”董卓高聲怒罵。

“董胖子,你也不是什麼東西,兩軍交戰,你拿家眷作盾牌,算什麼好漢?有種的出城決戰!”馬騰臉頰緋紅,高聲怒罵。

“馬壽成,老子懶得跟你說閒話,你母親要和你說幾句話!”

一位花白頭髮的婦人被一個丫鬟攙扶著來到垛口。

馬騰一見,急忙翻身下馬,跪在地上,眾將也急忙下馬跪下。

“孩兒向母親大人請安!孩兒不孝,連累了母親大人!”

“孽種!你還有臉喊母親大人,你不光把自己的前途毀了,還把祖宗的聲譽也給毀了,你要是敢帶人攻城?老朽就從城牆上跳下去。”老婦人一臉怒容。

“撤!”

“右將軍,就這樣撤了?那這城不攻了?”闊鷹想上前攔阻。

“老子不打了!要打?你自己去打!”馬騰惡狠狠的吼道,說完帶著眾將騎馬跑了,士卒如釋重負,潮水般的退卻,戰場上留下一萬羌騎。

“渠帥,我們還攻不攻?”小帥烏洙問道。

“沒有步卒怎麼攻城?撤!”

----------

西渭橋南橋頭。

渭橋原名橫橋,秦都咸陽,渭南有興樂宮,渭北有咸陽宮,秦始皇嬴政為了來往兩宮便捷,徵調工匠耗費巨資建成此橋,漢更名為渭橋。漢景帝時又建造一座渭橋,位於灞水、涇水通渭水處,稱為東渭橋。

西渭橋,漢建元三年(公元前一八三年),漢武帝下令在秦渭橋損毀的基石上重建,因與長安城便門相對,又名便橋或便門橋。

西渭橋墩由條石堆砌,橋面寬六丈,長三百八十步,六十八間,有七百五十根木柱、一百二十二根木樑,木橋高大雄偉,氣勢非凡。

兩岸風光旖旎,劉靖站立橋頭感嘆祖先的偉大,感慨萬千。

這時,一大群衣衫襤褸的百姓,男女老少都有,三十多人,揹著包裹,挑著籮筐,匆匆而行;最前面,一名赤腳的老者牽著一個十歲的男孩,朝劉靖他們蹣跚而來。

他們沒有引起眾人的注意,每天都有成百上千的難民從右扶風趕來,習以為常。大家仰望天空,饒有興趣的觀看頭頂上翱翔的天眼,這傢伙厲害!十天下來,這裡的上空已成為它的領地,城內城外無人不知道它的來歷!

吱吱……突然,天眼發出一聲厲嘯,俯衝下來,劉靖突然感覺身體發緊,一陣寒顫,危險!低頭一看,剛才蹣跚而行的老者銀髮飄起,怒目圓睜,動如奔兔,快似閃電,一把明晃晃的短戟朝自己腹部刺來,太快了,竟然躲無可躲!眼睜睜的看著短戟刺了進去。

那男孩的手上也多了一把精巧的手弩,稚嫩的

《類似新三國終結者的小說》 第142章 遇刺(第1/3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