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章 探子 (第1/3頁)
解剖老師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雞頭關矗立在雞頭道靠東側寬闊的平臺上,兩旁懸巖峭壁,直衝雲天的林木遮天蔽日,身處其中,在烈日炎炎的夏天也感到有些陰冷,守關計程車卒穿著夾衣,晚上睡覺要蓋被子。
要塞長二百餘丈、寬四十餘丈,呈長方形,城樓、墩堡和營房等一應俱全;城牆由條石堆積而成,高五丈,有東、西兩門,關內現駐紮一千五百士卒,守關軍司馬凌璀,洛陽人,二十六歲,顯得很老成,劉靖叮囑一番。
瓦亭關,地處隴山東麓邊緣,群峰環繞,深谷險壑,易守難攻,有獨特的地理優勢,而且有涇水南出彈箏峽(俗稱三關口),與涇水相伴。
涇水清澈透明(涇水入渭水處涇渭分明),水流湍急。
軍侯雷親,二十多歲,虎虎有生氣,北地郡人,帶著一曲士卒駐守。
絡盤關(後稱六盤關)就建在山頂上,控制著瓦亭向西越過隴山(六盤山)的隴山鳥道。山道狹窄處不到兩尺,只能一人小心行走,一面懸崖峭壁。濃霧瀰漫時,只能看著前人的後背跟著走,稍不小心就會跌落深澗,粉身碎骨!大車不能通行,只能下馬步行。有一曲士卒駐守,軍侯馬楞,二十三歲,長安人。
蕭關,位於隴山以東,高平城東南部,因關口附近蕭蒿茂密而得名。蕭關建立於漢文帝時期,在當時是關中與隴東的交通要衝,被古人稱為“靈武咽喉,西涼襟帶”,位於秦長城和蕭關古道的交匯點上,北面有瓦亭關,西面為絡盤關。三關口是瓦亭關、絡盤關和蕭關的要隘,從彈箏峽到三關口長二十餘里,山勢崎嶇,峭壁迂迴。關城建在高平川水(現為清水河)西岸寬闊的臺基上。戰國秦長城由西向東,橫跨高平川水,越過蕭關古道,沿河設塞,築城建關。出關向北達北地郡、河西走廊;入關沿涇河直抵長安。
瓦亭關、絡盤關和蕭關隸屬蕭關都尉。
蕭關高處設有三座烽火臺。
要塞有內、外兩城,城牆、城樓、墩堡、營城、衛所、鎮城、烽火臺等一應俱全,常駐有二千士卒,現有四千人,蕭關都尉段護國,字子魁,四十多歲,長安人,絡腮鬍須,中氣很足,在這裡守關已二年。
屯騎營左部軍司馬萬懇,三十餘歲,結實,話語不多,南陽人,手下有二個軍侯:李成和雷鳴,都是二十多歲的小夥子,一臉的陽光;李成揚州人,雷鳴是豫州人。
要塞內儲存了五萬石糧食,三萬多件刀、矛和長戟等,二萬張長弓、三十萬支箭矢、五百桶火油,滾木雷石堆積如山。
高平城,漢武帝欽定的天下第一城。戰國秦長城劃了一個優美的弧形自東北向東南繞城而過,距城最近處僅十里左右,橫跨高平川水,越過蕭關古道。高平城在高平川水上游西岸開闊的臺地上建築而成;土石壘積的城牆高五丈、厚十丈,高大厚實,有內、外城,東西各兩道城門,南北各一道城門,護城河寬十丈,是蕭關道的必經之處。
高平川水發源於隴山東麓,向北流經固原等,在泉眼山鳴沙堡注入河水(黃河),兩岸地勢平坦,水草豐富,是當地百姓放牧的理想場所。
安定太守林嬰,五十多歲,兗州東郡人,發須花白,額頭上佈滿皺紋,但眼睛炯炯有神。
安定都尉傅國,三十歲,是傅燮的族人,肩寬體闊,手下有五千郡兵。
屯騎營右部軍司馬鄧滸,和傅國的年紀差不多,京兆尹人,手下有三千北軍。
“林太守,高平川水上怎麼沒有商船行駛?”劉靖看著空曠的河道向林嬰問道。
“回稟徵西將軍,聽說要打大仗了,船主們都把船拖到岸上去了。”林嬰拱手答道。
“這裡有多少艘商船?”何不在河水上建立一支水軍?現成的水卒,商船改造成樓船早已輕車熟路。
“回稟徵西將軍,共有十艘。”
“傳本帥將令,本帥徵用這十艘商船,給船主補償。”
“下官遵令!”
三艘大船,七艘中等船,大船補償一百八十萬錢、小船補償一百二十萬錢,船主們一臉感激,把船工們也帶來了!
商船交給張藝,讓他在半個月之內改造完畢。
從船工和當地漁民中徵召了二百名水卒,從舟橋營中抽出二百人,由假軍司馬秦可統領。
半個月後,高平川水上將會出現一支水師。
這時代的將領還沒有認識到海軍的重要性!
朝那城(現彭陽縣境內)位於高平城東南面四十里,北依羅家山,南靠高平川水,四周群峰環抱,自古是兵家必爭之地!土壘城
《類似新三國終結者的小說》 第145章 探子(第1/3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