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足跡 永久書架

第120章 迭代迴圈 (第1/3頁)

瀟灑出風塵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張志豪如今對待設計工作就如同運作一個專案一般嚴謹,早已告別了過去那種一週之內隨意拼湊設計方案的日子。隨著技藝的提升,他擁有了更多可能性,也對以前忽視的諸多因素有了更深刻的認識。

在先前的利馬爾比賽中,時間緊迫,容不得他反覆檢查和完善設計。嚴格的時間限制迫使他遵循舊有的方式——依賴直覺,相信自己一次成型的設計是正確的。

而在當前的最新專案中,他採取了一個設計、測試、再設計的迴圈流程。憑藉愈發紮實的知識基礎,他能夠更好地運用系統中的眾多數學模型,不再是簡單粗暴地摸索前進。

每一個設計決策,他都能透過嚴格的測試來驗證其效果。只要投入足夠的時間去計算分析,就能找到更好的解決方案,避免錯誤。

當然,這個過程耗時不少。儘管系統具有強大的處理能力,張志豪也只能調動其中一部分資源。更重要的是,他時常需要調整模型來模擬各種不同的情況。

在著手設計之前,他不忘明確初衷,制定了一份簡明的工作計劃:“看樣子,三週時間應該足夠拿出一個像樣的設計方案,再拖沓就沒意義了。我會花一週時間來構思整體設計,然後用兩週時間透過建模和模擬進行精細打磨。”

他將整個專案分解為多個階段,每個階段對應著他要修改的部分。他傾向於從內部結構開始,逐步向外擴充套件。首階段集中於內部骨架和各內部元件,每當完成對相關元件的改造,他會對其進行嚴苛的測試,直至滿意或是時間耗盡為止。

就這樣逐一推進各個階段,確保設計的每一部分都經過仔細審查。最後預留充足的時間,以整體的方式測試新設計的機械效能。

“首先從內部框架開始。”

基礎模型的骨架對腰部和腿部給予了不成比例的關注。這款“赫普利特”在發動強力衝刺時會對腿部產生巨大的壓力。

張志豪決定不對內部框架做太大改動,因為任何細微的改變都可能引發連鎖反應。現有的框架設計已經可以正常運作,他只是將其兩百年前的設計更新到現代標準,並對改動之處進行了嚴格測試,使得框架上半部分在抵抗重擊時表現得更為優秀。

接下來轉向核心部件。他並未更換任何主要部件,而是對它們的設計進行了修剪,使之適應當前需求。真實的機械需要堅固耐用,能使用多年;而虛擬機器械頂多只需在幾場團隊戰鬥中撐下來就行。“赫普利特”在保證冗餘度的同時,也增加了相當的重量負擔。

由於這些核心元件相對封閉的特點,張志豪對動力反應堆、引擎和其他部分所做的改進無需耗費太多時間測試。林德霍姆顯然已從專業裝置製造商那裡獲取了許可,因此張志豪發現幾乎沒有多少地方還能進一步最佳化設計。

“那些製造商和研究機構靠產品授權為生,他們的產品肯定已經經過數年的精心最佳化。”

由於這些部件幾乎找不到明顯瑕疵,張志豪在沒有損失的前提下很難取得最佳化成果。於是,他主要是按照一定比例交換了堅固性與減輕質量之間的平衡,他認為做出的權衡是值得的。

之後,他又轉入下一個階段。他花了大量時間從頭開始重新規劃機械的內部佈局。憑藉熟練級機械師和學徒級電氣工程師的能力,張志豪專注於提高機械的動作範圍。

在所有型別的機械中,騎士型的活動範圍最為受限,厚重的裝甲和緩慢的動作使它並不需要太大的活動幅度,這也使其成為新手駕駛員起步的理想選擇,因為他們無需掌握太多技巧就能熟練操控這類機械。

“原版‘赫普利特’慣常以極大的衝力向前刺擊。林德霍姆並沒有設計它在近身格鬥中有出色表現,甚至還加裝了強化盾牌以便推開進入貼身肉搏距離的對手。”

這對任何想要將“赫普利特”改造成持劍者的機甲設計師來說都是一個大問題,因為它缺乏響應速度和活動範圍,難以應對激烈的碰撞交鋒。

張志豪並不打算直接與那些同樣面對這個問題且經驗豐富的設計師們競爭,他只想把“赫普利特”變成一個擅長用劍的戰士,同時保留騎士型機械的內在特性。

他沒有直接參考原有的佈局方案,而是先構建出自己的內部佈局,然後再與原始版本進行比較,在此過程中花費了不少時間。由於需要維持專注的設計意圖,張志豪在完成這項枯燥乏味的挑戰時,經常需要休息以恢復精力。

當他終於完成自己的佈局時,將新的佈局與原來的進行了對比,兩者差異巨大。他融合了兩者優點,

《超能機器人科迪》 第120章 迭代迴圈(第1/3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