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部分 (第1/4頁)
這就是結局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狄啾緩M餉教宄吹錳倘取�
“和談”不能空談,毛澤東、周恩來為蔣介石開列出具體條件:1。兩黨透過對等談判,實現和平統一。除了外交統一於中央外,其他臺灣人事安排、軍政大權,由蔣介石管理;2。臺灣為中國政府統轄下的自治區,實行高度自治,中共不派人干預。而國民黨可派人到北京參加對全國政務的領導;3。如臺灣經濟建設資金不足,中央政府可撥款予以補助;4。臺灣社會改革從緩,待條件成熟,亦尊重蔣介石意見和臺灣各界人民代表進行協商;5。國共雙方要保證不做破壞對方之事,以利兩黨重新合作;6。美國軍事力量撤離臺灣海峽,不容許外國干涉中國內政。
站在時代的制高點上去回瞻歷史,於是,我們看到鄧小平八十年代提出的“和平統一”“一國兩制”早在五十年代已經孕育雛形。
“條件”,須透過適當渠道送達對方,這“渠道”又最好是非國非共立場居中的“第三方”。在邵力子先生的舉薦之下,曹聚仁這個人物遂被攝入中共領袖們的視界。
1997年4月, 我專程赴上海造訪曹聚仁先生的女兒曹雷。曹雷女士於六十年代在電影《年青的一代》中飾女主角林嵐、《金沙江畔》中飾藏族姑娘珠瑪,曾是一位風靡過上海灘和全中國的人物,她的介紹使我解開了曹聚仁神通廣大之謎。
縱觀父親的一生,他是一個既簡單又複雜,甚至有些固執古怪的人。
在風起雲湧潮漲潮落的年代,像他那樣獨往獨來自闢一徑而又持守始終的
知識分子,並不多見,可謂鳳毛麟角。
父親是浙江浦江人,1916年在浙江省立第一師範讀書,1921年在上海
愛國女中任教。青年時期,他的同學、同事、朋友中間,有的加入了國民
黨,有些成為共產黨人,原來大家相處都不錯,沒想到一夜間就反目成仇,
彼此殘殺。血淋淋的現實對他刺激很大,使他覺得政治太殘酷太可怕,因
而決心不參加任何黨派。到了晚年,他說:“我一生,不願介入政,治紛
爭,又從來沒有遠離過政治漩渦,像屠格涅夫筆下的羅亭,盼望著有一場
風暴,風暴真的來臨,卻又膽怯滯步了。”用不願下海溼衣而又一直倚岸
觀潮來形容他,十分貼切。
父親青年時就愛好文學,喜歡寫作,後來終於以新聞為業,辛勤筆耕
了一輩子。這些年我一直在整理父親留下的文稿,面對著他數千萬言的文
章著作,我感到驚愕:父親幾乎是不停筆地在寫啊!這些文字記錄了他生
活的時代、歷史,記錄了他的經歷、思想,留下了他的真誠與坦白。他是
把他的靈魂無保留地披露在讀者面前了,既不誇大,也不掩飾。對於一個
記者和作家來說,要做到這一點並不是容易的。如果說,要從父親那裡繼
承些什麼的話,也就是這一個“真”字吧。
父親的新聞、文學生涯使他有機會結識了中國政壇、文壇上的許多風
雲人物。二十年代,他為邵力子主編的《國民日報》“覺悟”副刊撰稿,
與邵先生建立了深厚的友情。三十年代,父親與魯迅先生相識併成為摯友,
父親後來撰寫的紀念、評論魯迅的文章,已成為魯迅研究不可或缺的史料。
抗戰爆發後,父親曾在浙江金華中國旅行社採訪過周恩來以及在皖南採訪
過葉挺、陳毅將軍等,結交了一些共產黨方面的朋友。
抗戰爆發,國共合作,父親倍感振奮。他一掃往昔的沉悶彷徨,以高
昂的熱情奔走呼號,宣傳抗日。作為中央社的特派戰地記者,他完全忘記
了個人的安危,哪裡戰鬥最激烈,他就到那裡去。上海八百壯士堅守四行
倉庫,父親也在其列,發出了一篇又一篇第一手戰況訊息。臺兒莊會戰,
父親採訪李宗仁指揮部,第一個將戰役大捷的訊息報告於世。父親的報道、
文章真實地反映了抗戰前線及敵後的情況,他也因此而成為當時中國的知
名記者。
1939年,母親懷上了我。聽說蔣經國在江西贛州搞新政,父親很想實
地去看看,同時,也為了找一個相對太平的環境安家,好讓母親順利生產。
家剛安頓,蔣經國便親自登門造訪了,說:曹老師
《最後一次炮擊金門》 第88部分(第1/4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