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七章 欲化解龍若仇恨 (第1/2頁)
一夢濁酒空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太子劉榮得知前有英劍隔河攔住去路,後有龍若和王峻橫踞之時,大吃一驚,望著田蚡和傅廣竟有點懵了。
田蚡望了傅廣一眼,對劉榮說:“太子,值此險惡環境之下,不妨召來河東郡守細問清楚,也好視情定奪。”
劉榮想了想,問:“河東郡守此任已幾時?”
田蚡略回憶一會,說:“已經五年多。”
搖了搖頭,劉榮說:“此地山匪盤踞實情,河東郡守可否報知朝廷?”
田蚡仔細想了會兒,將目光望向傅廣,問:“傅將軍可曾聽聞過屈郡守將此情報與朝廷知曉?”
傅廣搖搖頭,說:“本將倒未曾聽聞過。”
劉榮苦笑著說:“五年時間不算短,屈郡守若有心,早就將此情報與朝廷了。
既然未報,屈文與山匪之間,也許已有某種關聯。
此時將他喚來,便斷然不能瞭解到實情。
不如召些河東將士前來,興許還可瞭解到更詳細的情況。
劉俊,替本太子召些當地將士前來,說明本太子要了解渡河之情。”
經過詳細瞭解,情況比原先估計的還要險惡十倍。
此地共有大小山匪十七寨,對岸以英劍的虎山寨為首,外有十一座匪寨,約有匪兵五萬多人;本岸以王峻與龍若這一對兒女親家為首,另有四座匪寨,匪兵人數反而有七萬之眾。
賞了當地將士一些碎銀,等他們走後,劉榮皺著眉頭說:“前有五萬多兵馬攔阻,後有七萬眾賊兵截去退路。
如此險情,各位有何妙法可解此一困局?”
田蚡搖著頭說:“太子,如此眾多的對手,皆仇視於大漢朝廷,唯有向朝廷求發援兵,方可解此困局。”
劉榮搖下頭說:“遠水豈能解得近渴?”
傅廣試探著說:“能否就近調取河東兵馬前來解困?”
劉榮苦笑著問:“傾河東境內將士,兵馬能有多少?是否可靠呢?”
傅廣點點頭,說:“河東郡內倒有八萬兵馬可調,但是否可靠就說不準了。”
劉榮嘆了口氣,說:“如此遠無救兵來援,近無信賴之兵可調的情況下,硬抗是行不通的。
田大人,你替本太子說說王峻與龍若的具體來歷,我們從他們身上,或可尋到解冤之道。”
田蚡將龍若與王峻的來歷細說了一遍。
劉榮沉吟許久,抬起頭望著田蚡說:“先秦無道,路人皆知。
秦亡,皆秦苛政猛於虎,令百姓性命無處安放之故。
漢取秦而代之,乃上應蒼天好生之德,*百姓飢寒之苦,以體恤國策取代秦之苛政,方使得天下萬民安生,百業漸興。
故王峻仇視大漢朝廷之心可舒解!”
田蚡卻搖著頭說:“太子之言確屬實情。
然而,依龍王兩家兒女親家之故,原本可解仇怨之王家,亦將因此而平添萬分艱難!
臣以為,此計不可施為。”
傅廣附和著說:“解王家仇怨,如田大人之見,本將亦以為不可施為。”
劉榮深深吸了口氣,望了望傅廣,轉眼對田蚡說:“天下乃百姓之天下,皇家乃替百姓管理天下之皇家。
漢取秦而代之,實為拯救天下蒼生之舉。
凡能有效管理天下,使天下百姓安居樂業者,便可繼續管理天下。
否則,如先秦之例,漢若失德,必然為善於管理天下者所取代!
這個道理,以王家人之智慧,王峻定然心知肚明!
如此,便是解去王峻國仇之根基。
故而,本太子以為,王峻仇視大漢之心可解!”
田蚡還想勸說太子收回此念,劉榮伸出右手食指衝他搖了搖,說:“再者,大漢自高祖起,上體天德,下恤民意,策出必養民,政施懷撫心,善理天下幾十年,有目共睹。
相信此情,王峻定然心中感知,此乃解去王峻國仇之途徑。
況且,此地大小十七座山頭,他們亦為大漢子民,理應共沐大漢德政之雨露,同享父皇浩蕩之仁慈。
若能化干戈為玉帛,不僅朝廷平添十二萬良將精兵,更使過往商客得享安平。
如此善舉,本太子若不施為,豈非辜負上天所寄厚望?
又豈能擔當得起大漢太子之重任?
本太子決意施為,諸位不必再議王峻之事。
但如何施為,卻值得一議!”
劉榮的餘
《小說 大漢帝國》 第一百五十七章 欲化解龍若仇恨(第1/2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