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部分 (第1/4頁)
朝令夕改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晚年淒涼 遭政治批判清算
錢穆晚年數度輕微中風,加上年事已高,不適宜出國旅行,因此殷切期盼在清華大學教書的大女兒錢易能去臺探望。但臺灣方面對何時開放大陸親屬赴臺探親奔喪遲遲沒有下文。1987年底先有梁實秋之喪,長女梁文茜不得其門而入的遺憾,錢穆看在眼裡。他清楚自己的健康日益惡化,卻更怕流言傷人,夫妻倆既傷心又無奈。
所幸梁實秋之喪和錢穆之願獲得廣大民眾同情,形成強大的社會壓力,臺灣當局火速於1988年11月公佈探親奔喪辦法,以解民怨。辦法公佈時,人在荷蘭阿姆斯特丹進行學術訪問的錢易,當月即申請赴臺,成為兩岸分隔四十年來第一位赴臺探親的大陸人士。
能和女兒在外雙溪共聚天倫,讓錢穆激動而欣慰。只是當年邁的錢穆聽到女兒細數家鄉景色的變遷,不由得黯然地說:“此生恐怕是回不去了。”
錢穆曾說希望女兒赴臺是趟單純安靜的旅程,民進黨卻在錢家一償難得的天倫之樂時揭發錢易赴臺申請時掩飾了其具有共產黨員等官方身份,要求國民黨政府立刻處理;還以錢易在國立大學教書為由,檢舉她參加臺灣方面定義的“叛亂組織”。###更具狀控告錢易曾是共青團員,引發軒然大波。
雖然錢穆父女都說以平常心看待這些不實在的說法,但樹欲靜而風不止,素書樓風波連連,還有人要告錢穆“知匪不報”,連串風波讓錢家不得安寧。雖然臺灣“高檢署”在1988年底即對各相關控告處以不起訴決定,但錢易只能黯然離開臺灣,希望爭議到此為止。垂垂老矣的錢穆哀傷地說:“這些人已經完全拋棄了中國文化傳統,不承認父女間的親情,更不能理解他的女兒為何會從這麼遠的地方來看望父親。”
錢易的妥協並未如願替父親帶來平靜,民進黨又盯上錢穆的素書樓。這棟建築原是蔣介石禮賢下士、協呼叫地供錢穆長期居住的住所,未想時空變遷,產權已由陽明山管理局轉移到臺北市政府。民進黨臺北市議員質疑,錢穆住所是臺北市政府財產,卻無租賃契約,又沒有優遇條例可供適用,形同被佔用。
民進黨人士紛紛要求九十五歲高齡的錢穆限期搬家。時任“立法委員”的###也在立法院提出質詢,要求市府儘速收回公產。他並以“侵佔市產”為名,點名批判錢穆,給國民黨政府與錢穆帶來相當大的壓力與羞辱。對於收回素書樓之後的處理,民進黨可笑又可悲的主張之一是,改設“錢穆紀念館”。
當初素書樓興建藍圖是錢穆夫人胡美琦所繪,建築費也非臺北市政府負擔,風波之初,雙方一度訂約住到1992年為止,未料仍遭到如此對待。將近一年的時間,錢家因房產問題不得寧靜。因堅信“學術自有公論,人格不容汙衊”的錢穆,終於在不願被民進黨羞辱的憤慨中,於1989年8月向國民黨政府提出,願遷出素書樓遠離是非,毅然離開這塊傷心地。
1990年5月,這位已全盲的國學大師黯然遷出居住數十年的素書樓,改在臺北杭州南路闢屋居住,並將素書樓內不少藏書捐贈給各學術單位。錢穆離去時幽幽地說了一句:“活的不許住,還沒死就要做紀念館。”
眼疾纏身的錢穆,搬家時已不太能出門,也不太肯多講話進食,記憶力明顯減退,僅希望子女能在他生前去臺一聚。但天不從人願,在度過九十六歲的壽誕後,也就是遷出素書樓才三個多月,1990年8月30日,一代國學大師錢穆逝世於杭州南路新寓所。雖然錢穆生前多次拒絕返回故鄉探親與講學,夫人胡美琦卻宣佈,將完成錢穆的遺願,讓大師骨灰回到江蘇無錫老家安葬。
哲人西辭 政治紛擾卻依舊不斷
錢穆故去,李登輝以臺灣地區領導人身份親往致哀。家屬定於9月26日在臺北舉行公祭,沒想到子女親屬奔喪卻又引發風波。受到前次錢易探親釀成軒然大波的影響,錢穆親屬赴臺奔喪問題不斷被放大處理,民進黨磨刀霍霍,臺灣當局也相當保留,爭議難息。
錢 穆 “一生為故國招魂”的史學大師(8)
時任全國政協及民盟副主席的錢偉長早在錢穆身前就表達有意藉著學術交流的機會赴臺探親,並盼會見過去的清華大學同學俞國華。未料訊息一傳出,立刻遭到在野黨人士不斷質疑與批判,甚至直指錢偉長是共產黨高幹,要求臺灣當局禁止錢偉長入境。
有了不愉快的經驗,錢偉長在錢穆故去後致電錢夫人,解釋無法來臺的原因。他說,身為侄子當然應該赴臺奔喪,但臺灣仍有許多不合時宜的限制規定,能否赴臺
《移居臺灣的外國人》 第6部分(第1/4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