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部分 (第1/4頁)
生在秋天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生沒辦法把一本書從頭看到尾,即使他非常喜歡那本書;看不了幾頁,那本書希望被他讀完的感覺就會湧上心頭。他不認為是自己想把書看完,而是那本書對他做了如此的要求,這使他成為一件客體,索然無味。我們很容易想象得到,這一類的經歷最後會讓人全然捨棄,漠不關心,拒絕所有的挑戰。
我們由此看出,憂鬱人格者在這個世界上的極端模式。能“罷工”的人堪稱幸運,總算是稍加反抗那些不停息的“應該”和“必須”。如果事先不給這些人時間和足夠的條件,事後才強迫他們經歷未曾有過的事情:出於意志、自己的衝勁兒與願望,成為掌控全域性的主體,這將使他們陷入最嚴重的苦惱沮喪之中。只有處於漸進的中立、無所謂以及不太關心的狀態時,他們才應付得過去;要不然他們會變成失敗者,遁入癖好中,或者走上自殺之路。因為他們的困境沒有解答,只好再三舍棄一切,生命簡直沒有樂趣可言;他們也嘗試置挑戰以及命令於不顧,結果卻是滿心的歉疚。不自覺的,他們反覆重蹈童年的情境。
前文提到,小孩會接收母親的形象,與母親的關係影響了他對自己的觀點。內化了的敵對、拒絕或苛求的母親形象通常不是自殺的主因,絕望才是主要原因。絕望深植小孩的內心深處,他因而排拒自己、恨自己,繼而毀掉自己。他無法不恨母親,然而罪惡感如此之深,他寧可恨的人是他自己。恨意、罪惡感,恨拒他於千里之外的母親以及恨自己,這些感覺混合在一起,形成了嚴重憂鬱的心理背景。自殺傾向則是殺人意圖的偏鋒,同時也是對於自己痛恨母親的一種懲罰。
顯而易見,憂鬱人格者的主要問題在於無法快樂的“自轉”,以及主體發展得不健全。他們的自我如此脆弱,這個世界對他們實在要求太多,放眼所見只有堆積如山的要求,使得他們頹喪絕望不已。他們因為自我過於軟弱,根本不可能有強烈的衝動、願望或立下目標,遑論以圓熟的方式拒絕苛求。縱使他們懂得運用這些技巧,但憂鬱人格者因為害怕被拋棄,也基於良心不安,很難啟齒說“不”,以為一旦說出口報應就紛至沓來。他們唯有憂鬱,如果超過忍耐極限就不自覺地罷工,但也很難釋放心中的譴責。融化在靈魂深處、永遠不敢表達的恨與妒,對他們的人生觀下了毒,長長久久,必須藉著自怨自艾或懲罰自己來贖罪。只要他們持續避免發展自我,一寸一寸地放棄自我,就無法改善現況。能助他們一臂之力的,只有勇於獨立自主。
電子書 分享網站
他們恐懼什麼:憂鬱人格的故事
在憂鬱人格的世界裡,沒有什麼比不敢說“不”更糟糕的事。
不敢說“不”(1)
我們再舉一些例子:
一位年輕的女孩在咖啡座認識了一個男人,那個男人找她聊天,他知道講自己的狀況——離婚、寂寞——會喚起她的同情心。他很依賴她,不斷要求與她見面,越來越攻佔她的心,後來,他希望和她結婚。雖然女孩始終不覺得這個男人有吸引力,也不愛他,但她不想讓對方失望,因為人家很需要她。她無法及時說不,一開始就婉拒;她不願這麼做,也沒多加留心,以至於給了對方希望,當她終於拒絕求婚的時候,心中惴惴不安。
這個例子告訴我們,憂鬱人格者的內在世界,比不敢說“不”更糟的事尚未浮出檯面:他們設身處地為別人著想,因為涉入太深而忘了自己的立場和權益。面對別人時,他們不太有衝勁兒,不會興起任何願望,臣服於別人的願望和衝勁兒之下顯然容易多了。他們習慣幫別人達成心願,即使並不十分情願,也會不自覺地拔刀相助。所以,他們很容易捲入別人的事件之中,這個弱點很容易被自私的人所利用。看到別人那麼忍辱屈從,他愧疚不安,加上羞於自己的安逸,又不敢承認,他們很難從泥淖中拔腿走開。
這個女孩的家庭十分複雜,她的父親在元配過世之後與一位樸實、地位低於他的女子——一位難民——結婚;父親當時六十多歲,已出現老年痴呆的症狀。那時她大約8歲。她與年齡比她大得多的兩位同父異母的姐姐住在同一個屋簷下,在那棟房子裡進行著父親元配留下來的生意,兩個也住在家中的姐姐都要在店裡幫忙,姐姐們對她的母親並不友善。母親很害羞,丈夫又不支援她,對她的小孩睜一隻眼閉一隻眼。母親如果替自己的孩子添購新衣服,小孩好像得偷偷地穿,並且感到良心不安,好像從姐姐那兒偷走了什麼。因為父親無所謂的態度,母親與女兒都覺得自己是外人,莫名其妙闖進這個家,搶了其他人的好處。父親在世時她被勉強接納,
《直面內心的恐懼百度網盤》 第10部分(第1/4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