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足跡 永久書架

第82章 東渡梨胡庭,傾波掃厥閭(上) (第1/3頁)

七耳在右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暖日,微風。

雲頭下的東海碧波浩瀚,目窮千里無舟船。

雲頭上,郭友與風清揚二人遠眺天際。

“老風,你對倭人有什麼看法?”

趁著趕路的功夫,郭友閒來無事,又想到等下要做的事太過兇殘,於是便問起同行的風清揚,探一探他的口風。

風清揚拈鬚沉吟道:“倭人甚惡!觀其形似三寸土酥,行極兇,牙獠憎面,蠻夷也!老夫早聞其聲名多有狼藉,前番得見更踐所言,足見前人誠不欺我!你若問老夫的看法?老夫無甚看法,一切以劍說話。”

“哈哈-還得是你呀老風!”

郭友又道:“從前在華山時便常聞沿海屢屢遭受倭寇侵擾,到成祖帝之時已然有近百次之多!”

“不過五十餘年的時間,卻有足足近百次倭患,倭寇一來便毀家滅舍、燒殺搶掠,老人、婦女、小孩全沒放過,以致沿海郡縣家家掛白綾、戶戶燒紙錢!老風你說,這些倭奴是不是統統都該死?”

風清揚越聽越是心驚,越聽越是憤怒,當即怒道:“往時老夫躲於後山苟活,不想竟有此慘聞,當真駭人聽聞,叫人怒髮衝冠!郭小子,老夫沒別的說,唯有殺,殺,殺!”

三聲殺字,一字一切齒,風清揚鬚髮戟張怒容滿面,整個人殺意畢露。

郭友朗聲呼道:“好!殺,且叫這群三寸丁也嚐嚐被人毀家滅舍的滋味,不把整個島國弄個天翻地覆,從此老子羞姓郭!”

說起倭寇,其起源可追溯至元末。

而在明太祖朱元璋洪武二年和三年,山東、江蘇、浙江和福建地區先後遭到了倭寇的大規模侵擾,引起了朱元璋的高度警惕。

因此從第二年開始,朱元璋就多次向當時倭寇的主要來源,也就是日本南朝派出使節,要求其管束流浪武士,制止其對華夏沿海進行襲擾。

但當時在日本南朝主政的懷良親王面對明使卻態度極為傲慢敵視,不但曾試圖殺死明使,甚至還曾在給朱元璋的回信中公然對華夏表達了戰意。當時他在信中說:

“臣聞天朝有興戰之策,小邦亦有禦敵之圖。論文有孔孟道德之文章,論武有孫吳韜略之兵法。又聞陛下選股肱之將,起精銳之師,來侵臣境。水澤之地,山海之洲,自有其備,豈肯跪途而奉之乎?順之未必其生,逆之未必其死。相逢賀蘭山前,聊以博戲,臣何懼哉?”

諸君看見沒?

其口氣何其狂傲?

而郭友沒告訴風清揚的是:在嘉靖在位的四十五年時間裡,發生的倭寇襲擾事件竟然高達六百二十八次。

明代已然如此,近代更是滅絕人性,在那十多年的人間地獄裡,國人殞滅足有三千萬巨!作為一個生於紅旗下、長於紅旗下、育於紅旗下的粵西人,郭友的前世自幼時便接觸到這些史實,每年的清明更是會到烈士陵園祭拜,年年不落,如今雖是魂穿異世,舊鄉已不知在何處,但郭友的魂靈仍是前世的魂,記憶仍是前世的記憶,如比刻骨銘心的記憶,縱是一次次的穿越也磨滅不了,不會忘,更不敢忘!

幼時恨無力,徒然翻故紙。

一朝拔劍起,平生快哉事。

既意快哉,腳力便急,白雲颯杳不過一時已掠過群島,遠遠的已能看見影影綽綽的島陸了。

風清揚遙遙指著一島道:“那邊便是老夫先前攔截那頭怪蛇的地方了,當地人稱此島為奄美大島,王氏在此立國已有兩百年,以夷洲舊稱為國號,仍稱流求,現如今在位的是第七任皇帝,國中有三萬虎賁並一萬五千水師官兵,靈鷲宮派有千餘宮衛駐守在此,各個俱是以一當百的好手,另有十餘先天好手拱衛皇宮,這千餘宮衛與十餘先天俱由小宋統領,咱們先到皇宮裡問問那怪蛇的蹤跡如何?”

郭友的本意原是打算一路殺將過去的,但見著風清揚如此說了,況且他也想見一見宋姑娘,看看當年那位故人有甚變化,因而便點頭答應一聲降下了雲頭。

待飛近皇宮時,雲頭已降下到半空,郭友捏了個訣使了個法術將兩人身形隱去,落地後驅散了雲團,郭友神念展開向著四下一掃已找到了人。

旁邊的風清揚未察覺異樣,只興致勃勃的道:“郭小子,跟上老夫。”

許是故地重遊,風清揚的聲音比平常都大了幾分,只是他卻不知二人此時已是隱了身,若是有人在旁,便會發生只聞其聲未見其人的怪事了,好在兩人落腳之處無人,倒是不虞嚇著別人。

風清揚對皇宮甚是熟悉,領著郭友三轉四繞的不多時已來到

《我自江湖來第7集》 第82章 東渡梨胡庭,傾波掃厥閭(上)(第1/3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