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 迎娶九公主 (第1/5頁)
甘莊柳下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推辭不掉,就得有所準備。畢竟是皇上嫁女,迎娶就得照顧皇家顏面。回去後,和大總管李二說了,叫他即日全面籌備。又進了內院,和大夫人溶月談了,也叫她安排內院一應事宜。也叫她提醒幾位夫人,九公主趙圓珠可不是個好鳥,叫她們幾個心理上有個準備,不使她們受到欺負。
我再叫家裡教書先生收集整理民間婚禮儀式,並叫手下官吏去禮部查閱公主下嫁之禮。透過整理查閱,我對大宋婚禮有了較為明晰的瞭解。
中國是禮儀之邦,中國古代民間和皇家的婚禮儀式各有其嚴格和獨特的規定。《宋刑統·戶婚律》規定:“男年十五,女年十三以上,並聽婚嫁。”但大宋也有人不傾向於早婚,司馬光和朱熹就認為早婚有弊端,提議男子適婚年齡可以在十六至三十歲,女子的適婚年齡則是在十四至二十歲。司馬光和朱熹的這個晚婚觀點在當時的確不同凡響,但毫無疑問,在當時的時代背景下,早婚還是主流,晚婚則是不得已而為之。
先說大宋的民間婚禮流程:以我李家族人李妞妞為例,李家父母開始著手給她準備婚事,妞妞的婚姻闖關之路也就從此開始。所謂“一家女百家求”,來妞妞家提親的有兩位男嘉賓。一號男嘉賓是城東王家二子,今年16歲,孝順有禮,也有些才名在外。王家雖不是什麼大富大貴,也算家境殷實。二號男嘉賓是城西的陳家獨子,今年也是16歲,名叫陳安,陳安父親早年有些功名,謀了個小官,聽聞陳安也是自小醉心於詩書,踏實勤奮不驕不躁。李家父母斟酌許久,當然是定下了其父為小官、踏實勤奮的陳家獨子陳安。男嘉賓已經選好,那接下來便是正式的結婚流程了。
婚姻闖關第一步——“納采”:媒人將這個決定告訴陳家後,陳家便開始著手準備。三日之後,陳家在日出之時帶來了大雁等禮物上門求親,兩家交換了“草帖”。草帖裡面記載了自家的基本情況,有新人的生辰八字、籍貫等。李家與陳家看了草帖,並找陰陽先生看了兩人的生辰八字,結果大吉,李家父母很是滿意。接下來,兩家互換細貼。細帖又稱定帖,它是確定婚姻關係的正式婚書,裡面詳細記載了陳家的聘禮數目種類、李家的陪嫁數目種類。納采到這裡暫告一段落。
接下來便是婚姻闖關第二步——“相親”。所謂“相親”是宋代的婚俗,叫做“相媳婦”,是在互換細貼後,由媒人安排,讓男女方見一面,看是否滿意。陳安見妞妞溫婉嫻靜,妞妞見陳安風度翩翩,兩個人都對對方很滿意。陳安將手上的金簪插在妞妞的頭髮上。千萬不要認為這是陳安輕佻無禮,宋時風俗,若男方看上女方,則將金簪插在女方的頭髮上,若是不中意的話,則是留下一截綵緞,叫做“壓驚”。兩個孩子對彼此中意,兩家父母也開始忙活起來。
接下來就來到婚姻闖關第三步——“納徵”。所謂“納徵”便是男方到女方家裡下聘禮。陳家帶著聘禮來到李家,聘禮除了錢財還有女裝、金銀首飾、綢緞、茶葉、酒等物品。有了聘禮和婚書,妞妞與陳安的婚約才算正式定下來。結婚的日期, 民間俗稱“提日子”“送日頭”。兩家將婚約定在一年後的八月十五。至此,女子便可以安心備嫁了。妞妞的嫁妝早就已經備好,除了金銀財寶、家裝用具,還有一些宅子田地。宋代厚嫁成風,妞妞手握嫁妝,一下子變成小富婆。這筆嫁妝只歸妞妞一人所有,她的丈夫公婆無權使用,若是和離,妞妞可以帶走自己的所有嫁妝,定親時的細貼就是嫁妝具體數目的證明,這也算是她的婚前財產公證了。
一年時光,轉瞬即逝。妞妞迎來婚姻闖關最後一關——“迎親”。在所有的婚禮環節中,迎親無疑是最熱鬧也是最繁瑣的一環了。在迎親的前三天,陳家給李家送去了催妝花髻、銷金蓋頭、五男二女花扇、靴芴等物。至親迎前一天,李家派人往男家佈置新房,掛幔帳、鋪氈褥、陳設嫁妝器具、珠寶首飾動用之物等,這便是鋪房,是宋代市民階層獨有的習俗。到了迎親這一天,妞妞頭戴特髻鳳冠,身著緞紅長裙。鳳冠霞帔,翠眉紅妝,溫婉動人。告別父母,妞妞坐上了喜轎,李家門口的鞭炮聲與迎親隊伍的喜樂聲混在一起,好不熱鬧,李家門口,大街兩旁,圍滿了看熱鬧的人,還有小孩子圍著討要喜糖,嘴裡全是些漂亮的吉利話。
迎親隊伍走到陳家門前,妞妞卻沒有辦法下喜轎,這是因為有宋代有攔門的風俗。《夢粱錄》記載,到了男方家門口,吉時將至,樂官奴僕便會念著攔門詩,向主人家裡討要紅包。這攔門詩都是些吉利話,如:“仙娥縹緲下人寰,咫尺榮歸洞府間。今日門闌多喜色,話箱利市不許慳。”大意是你
《梁山不老松理髮》 第113章 迎娶九公主(第1/5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