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足跡 永久書架

第54章 僱兇徽州城 (第1/4頁)

甘莊柳下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離徽州城近了,遠遠地將軍隊駐紮在密林裡。派出200多名便衣斥候和密探,帶上錢物,打聽徽州城為什麼抗命不從。

經過兩天的交流,斥候們有的和旅店、酒肆的老闆成了知己;有的和官府的小吏、官兵成為酒友;有些替平民百姓挑水耕田,只求一口飯吃;有些則成了說書堂館的常客。他們透過各種方式打聽到的資訊,歸納綜合成了這麼一個事實:宋初,徽州府城堅固雄壯,東廂樓為防守庫,西廂樓為甲仗庫,南為儀門,建有軍姿庫、公使酒庫、譙樓、宣詔亭、班春亭、吏舍、紫翠樓等建築。北宋末,因方臘起義,州城毀壞嚴重。宣和三年(1121)八月,改筑州城於城北揚之河西岸,時人稱新州。其城週四裡餘。翌年,因百姓生活不便,復居舊城,並按唐中和年間規制重修。羅城周七里三十步,設六門:東富州門,西豐樂門,南表城門,西南紫陽門,北通濟門,東北太平門。各城門皆建城樓,並環以敵樓,不再修子城,且於州治之南數百步建譙樓。

也就是說,滅方臘後,徽州剛剛建了新城。剛剛建了新城為什麼就不能再改造空心敵臺呢?這是有原因的。因為城池是作為遠古時期部落人“發明創造”出的建築,由籬笆荊棘圍成的一個地區叫“城池”,到用泥土磚塊圍成的一個圈也叫“城池”。城池的發展史可以追溯到黃帝之前,城池修築的最初最主要作用是抵禦猛獸及敵對勢力的輕易侵略。因而城池出現伊始及最後沒落,都是圍繞著“軍事防護”展開的。修築城池耗費的人力物力財力是巨大的,一處重鎮的城池修築往往不是一朝一夕、數月時間能完工的,起碼需要數年或數十年時間才能真正完成。在此之後,還得不斷砸錢、砸人、砸物。一座城池,首要就是城牆,包含有了望塔、雉堞、女牆、羊馬牆、外牆垣、馬道、中腹填土、內牆垣、炮臺等,這裡就不一一介紹了。

有宋一代,畢竟還是冷兵器時代,城牆作用是非常大的,當時北方一些靠近西夏、遼、金、蒙古等邊境地區,宋朝修築了大量的高大厚重的城牆在邊塞。雖說城池不只由城牆組成,但城牆卻是最重要的組成部分。宋朝的城池造價幾何呢?

首先是無法估值的人力。無論哪個朝代,修築宮殿或是城牆,都需要徵發大量徭役去從事那些體力勞動。宋代修築城池自然也不例外。以北宋增修有數百年弊端的都城汴梁(即開封城)為例,花費三年時間,汴梁煥然一新,城牆長度是五十里餘一百六十五步,寬度地基是五丈九尺,高度是四丈。這算是少的,修築地方城池投入人力更多,如福州羅城前後用勞工337.34萬人。這是清楚記載在宋人的《淳熙三山志》裡的;又如增修秦州外城耗工300萬人。因修城所需勞工數量龐大,單純徵發徭役已經不能夠滿足了,所以必須拓展渠道湊齊所需勞動力,一般是兩個渠道:軍隊和民工。宋朝的軍隊是中國曆代王朝中最不專業的軍隊,他們時常跟著主將接私活掙錢,或是自己做點小本生意,看家護院做房子之類。而修築城池自然也會呼叫他們,當然,這是無償勞動,不給錢的。宋朝軍中有著專門的工程兵,專幹安營紮寨、修築城池等工程,稱為“壯城兵”,專門負責全國各地城池的修繕築造,不幹其他的事。他們的人數不是很多,對大宋全國城池修築而言,簡直是杯水車薪,所以還需要從其他軍隊中抽調出來,也就是中央禁軍和地方廂軍。宋朝廂軍,甚至禁軍,絕大部分參與過修築城池的工作,每次徵調築城的人數都是上萬,大中祥符元年修繕汴梁城,就發動63.56萬勞工,廂軍和禁軍佔絕大頭。其次是民間花錢招工或徵徭役。宋代是募兵制,這些廂軍和禁軍是職業兵,用身強體壯、服從指揮的他們築城有好處,但還是不夠啊,所需還得從民間尋求幫助,因而產生了花錢招工和徵徭役的兩種使用民力的方式。有時候遇到災荒年,還能以工代賑,利於朝廷。徵徭役對朝廷來說挺簡單的,只要按照規矩來次數少或是不擔心民變大力征發,倒是沒什麼問題。反倒花錢招工來築城,這招有時候完全不頂用,因為在繁榮的宋成,做其他工比這個掙錢多了,所以常常招募不到民力。人力的使用是無法估算其價值耗費,但也是一個非常巨大的數字。

其次,修築城池的材料數量多,且種類多,種類有:石頭、木頭、磚、石灰、米、鹽、竹子等。有宋一代,一次修築素有“川西咽喉”、“西藏門戶”之稱的四川雅州,耗費230萬餘竹、磚、石、米等。這些物料一般地方政府是搞不定的,需要多方合作才能籌備齊全,用於修城。一是中央劃撥:中央劃撥的情況較為常見,數額也頗為巨大。例如,在宋太宗在位期間的雍熙年間,

《梁山不老我不閒什麼》 第54章 僱兇徽州城(第1/4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