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足跡 永久書架

第2部分 (第1/4頁)

丟丟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書包 網 。 想看書來

頂住壓力易幟(1)

張學良繼承父位、主政東北後,並非如人們想像的那樣輕鬆自在。在顯赫的權力和令人眩目的威風背後,是幾乎使他不堪重負的責任。當時,他所面臨的最緊迫、最根本的問題,就是東北向何處去?是繼續走父親的老路,在日本的扶植下,把東北變成一個“自治”的獨立王國?還是毅然易幟,實現中國的統一?這是張學良必須首先做出明確抉擇的最重大問題。

第一條道路,對於與日本有殺父之仇的張學良來說,基本上沒有考慮的餘地。他少年時代就痛恨日本對中國的侵略,1921年東洋觀操萌生了抗日的志向,及至皇姑屯的爆炸聲敲碎了他心中殘存的對日本的最後一點幻想,形成了堅決抗日的思想。父親一生對日本人小心翼翼,虛與委蛇,從不公開得罪,基本上保持了合作關係,仍不免慘遭毒手。如果自己還和日本合作的話,豈不是比父親更容易被暗殺嗎?嚴酷的現實使張學良深深認識到,絕不能再走父親的老路,絕不能和侵略者合作。企圖在日本侵略者的卵翼下求得東北的發展,無異於引狼入室,自取滅亡,遲早會使東北落入日本侵略者的魔掌。

第二條道路,與張學良早先息內爭御外侮的主張正好吻合。張學良一向有國家民族觀念,主張國家統一。他既已決定不與日本侵略者合作,就必然要承受來自日本方面的強大壓力,甚至要冒與日本直接對抗的危險,但光憑東北一隅,難以抵抗日本一國,要想免除東北的危險,必須國家統一。只有國家統一,才有希望轉弱為強,否則豆剖瓜分的局面終難倖免。因此,張學良就任不久,即於1928年7月1日發出通電,宣佈與南京方面停止軍事行動,絕不妨礙統一,並派遣邢士廉、王樹翰、米春霖、徐祖貽等人前往北京,與蔣介石及其代表商談東北易幟的問題。

南京政府和平接收京津地區,結束北洋政府長達16年的統治。不久,新疆督辦楊增新宣佈易幟,接受南京政府的領導,使得關內地區都掛起了青天白日旗,只有東北四省仍懸掛五色旗。這樣,東北的歸屬問題就成為南京政府能否統一全國的焦點,中外矚目。蔣介石擔心出兵關外必遭日本干涉,釀成第二個“濟南慘案”,因而也力主和平統一。

7月6日,蔣介石、馮玉祥、閻錫山、李宗仁四位集團軍總司令在北平(6月20日,國民政府宣佈改直隸省為河北省,北京市改為北平市——筆者注)香山碧雲寺孫中山靈柩前舉行祭告孫中山典禮。典禮結束後,在北平召開善後裁軍會議。在此期間,蔣介石親自接洽處理東北問題。

張學良的代表邢士廉、王樹翰等於7月10日下午抵達北平,即由何成浚、蔣作賓陪同前往香山拜會蔣、馮、閻、李四位總司令,洽商一切。

此前,東北方面對於和平統一問題提出過如下的條件:(一)東北政治分會由張學良任主席;(二)國民革命軍不進入東北;(三)南京政府不干涉東北軍政;(四)南京政府不在東北設立宣傳分支機構;(五)熱河劃歸東北。

而南京政府方面提出對案則是:(一)奉軍出關;(二)懸掛青天白日滿地紅旗;(三)服從三民主義;(四)東北政治分會主席由國民政府委派;(五)東三省歸第六軍區,長官由國民政府委派。

關於東北易幟問題,在北平的四位總司令意見並不一致。張學良自述說

我派王維宙(樹翰)為代表赴北平進見,並陳述服順中央之志願。會談席間,馮玉祥對王說:“東北軍軍備甚豐,須繳出步槍若干萬支,炮若干百門,而後才能談投降的問題。”王維宙徐徐答稱:“我本文人,對於軍事不甚知曉,不過聽說馮先生所索要的武器可能是有的,但現在車輛缺乏,交通不大方便,運送如許多的東西,有點困難,還是請馮先生自己到關外去取吧!”王維宙即擬退返奉天。夜間,蔣主席單獨約王談話,對王言:“你不要聽馮煥章(馮玉祥字)的那一套無謂的言語,政府大計是由我負責主持,不必歸去,我們要從長計議。”遂派何雪竹(成浚)、張嶽軍(群)同王商談,蔣主席派何雪竹、方本仁、吳鐵城先後來到奉天,組成東北政府分會,中央任我為東北政府分會主席,兼東北邊防司令長官。

頂住壓力易幟(2)

7月14日,蔣介石在香山別墅宴請張學良的代表邢士廉、王樹翰、米春霖、徐祖貽等四人。席間,邢士廉等進一步陳述東北現狀及張學良期望統一之忱。蔣表示讚許,仍主張以三民主義統一東北,絕無其他主張。

當天,蔣指派參謀本部第一

《張學良全傳評書》 第2部分(第1/4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