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部分 (第1/4頁)
宮本寶藏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二一0章 堅持自我
溫暖舒服的春天過去了,金陵的夏日炎炎,不大好過。。蔚的天空懸著火球似地太陽,那些雲彩要麼被曬得幹了,不見一絲蹤影,要麼層層堆積著,轉瞬就豆大的雨滴砸下來。更奇的是,有時明明太陽亮堂堂的,雨滴兒卻是不管不顧的往下掉——就是“太陽雨”吧!更奇妙-的是,東邊日出西邊雨,相隔不到一里地,有的商販被淋成落湯雞,有的行人卻衣裳乾爽。這些,都讓習慣北邊生活的人們,嘖嘖讚歎。
俞宅。初夏的陽光從院子裡那棵高大的合歡樹枝葉中照射下來,地上石板磚上印滿銅錢大小的光斑。俞清瑤喜愛合歡花,“葉似含羞草,花如錦繡團。見之煩惱無,聞之沁心脾”,兼水月師太的院子裡也有棵紀念意義深厚的合歡,便常常在樹下小憩。
一個才留頭的小丫頭們在院門外探頭探腦,見大丫鬟默兒安靜的坐在貴妃榻邊的錦墩上,不緊不慢的搖著扇子,使勁伸胳膊晃來晃去。默兒分明瞧見,可見俞清瑤睡夢中猶自皺眉,不敢稍離。那邊小丫頭搖得更起勁了,似乎真有要事,沒奈何,只能輕輕在俞清瑤耳邊說了一句,
“姑娘,廚下備下的冰沙應該好了,默兒瞧瞧去。”
“嗯~”
默兒便輕手輕腳放了團扇,一絲聲音也無的出了院子。等離得遠了,她沉下臉,“作死的小蹄子,不知道這些天姑娘的睡眠淺嗎,還敢在這時候跑來?什麼大事,等著投胎啊!不能等半個時辰?”
小丫頭委屈,“是吳嬤嬤,吳嬤嬤從老家來了······”
“誰?哪個吳嬤嬤?”
因知府大人府裡就有三個夫姓“吳”的老嬤嬤,乍一聽,默兒還沒聽出來,可“老家”二字入了耳才反應過來,“不會是······珍珠的娘吧?”
“就是啊!”
外頭人稱吳登家的,吳嬤嬤,可是俞清瑤身邊的老人了!在京城時靜書齋一應丫頭都歸吳嬤嬤管理的算是一把手。後來因為吳嬤嬤的兒子考鄉試,吳嬤嬤放心不下,就辭了差使回了老家,打理生活起居——據說考得不錯。這次來,大約是把自己的身契解決吧,畢竟舉人的娘怎麼能做低三下四的賤役呢!
默兒以前在吳嬤嬤手下,沒少學東西有幾分情面在;加上人家吳嬤嬤這次來,不會是光來看望吧?肯定有所求,想了想,她就沒親自去見吳嬤嬤,只請了胡嬤嬤作陪;另外派幾個閒著嗑牙沒事的,打掃出乾淨房間來,誰知道吳嬤嬤會不會住下呢,有備無患麼!
吳嬤嬤滿心以為自己到來肯定會受到俞清瑤的歡迎。她的兒子成了舉人,見官不拜,是有身份的人了!明年就是大比之年按錚兒的座師所言,三甲有望!當然,名次誰也不敢肯定,但提前做下功夫,未雨綢繆總是好的。她本想去求定國公夫人鄧氏,但鄧氏身居高位,可以說,用一般的事情去求真的浪費了單薄的那點情分。想來想去,想到了俞清瑤。
應該說,是俞清瑤身後的她的父親俞錦熙。
誰不知道,詩仙俞錦熙現在是皇帝眼中的紅人?負責編撰《廣平大典》,名垂千古、流芳百世啊!等閒的人連邊都靠不上。況且為了編撰《大典》,往來的人要麼是翰林院,要麼國子監,還有禮部的清貴衙門說不定能找到門路,提攜提攜她的兒子吳錚呢?
結果好不容易打聽上了門,底下的丫頭竊竊私語,對不大認識吳嬤嬤好奇的圍著看,就是不稟報!她忍著火氣,在門廳裡站了半天叫人請紋繡,可回答的人說,紋繡早就嫁人了!找她,找錯地方了!
倒是有個小丫頭伶俐,認出了,匆匆忙忙回內院告訴默兒——默兒覺得,自己一生福祉都系在姑娘身上,還是別巴巴的跟以前的頂頭上司聯絡感情吧。出了院子又施施然回去給俞清瑤扇風了,所以,負責接待的人就成了胡嬤嬤吳嬤嬤一直看不上的,出身鄉野、又沒文化,除了性情溫柔和善,連記賬都用最原始的打結方式的村姑。
這村姑梳著拋家髻,插了一根水頭、式樣普通的翡翠簪子,穿著家常蟹殼青吉祥如意紋樣的對襟衫子,臉上略擦了水粉,顯得氣色不錯,嘴角也點了點絳紅色的胭脂,整體而言,跟“村姑”怕是一點關係也沒了。
但怎麼裝扮,都改變不了大字不識一個的內涵啊!
禮下於人必有所求,吳嬤嬤笑得熱切,“好一陣子沒見到胡姐姐了,沒料到胡姐姐越活越年輕,差一點沒認出來。”
胡嬤嬤不好意思,摸了摸臉頰,“都是姑娘搗鼓的,院子裡每個丫鬟嬤嬤都送到了,我也推不掉,只好拿來用,讓吳姐姐見
《古代剩女的現狀》 第122部分(第1/4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