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5部分 (第1/4頁)
宮本寶藏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長公主年紀輕輕、風華正茂時,為和親遠去東夷。後來又為大周利益,先後失去的丈夫、四個兒子,守寡三十多年,風骨令人欽佩,對大周的貢獻……估計沒人能抹煞吧!老百姓心中自然有本賬——比起天生下來享受富貴,還飛揚跋扈、仗勢欺人的勳貴、皇室子孫,長公主這樣於國於民有過大貢獻的,當然好感更多!
圍觀者都沉默了,心理被俞清瑤的話引導著,想到一個問題:為兩國和平而去和親的公主,回家後都不能安養到老,還得回到和親故國才有香火祭祀,那還有天理嗎!
俞清瑤說完,又加上一記重壓,“何況去東夷便好了嗎?東夷老國主早已不在,現任國主只是老國主的遠方侄兒,吳大學士你是為了長公主的百年大計,還是為自己沽名釣譽的私心!”
吳光熙氣得吹鬍子,“老夫當然是為長公主著想!”
“是嗎?”俞清瑤輕輕的一轉身,眼中含著水意,看著圍觀的群眾,語帶悲憤,“您可真是好心!”聲音拔高了幾度。
“好心讓我祖母離鄉背井,去那沒有一個親人的地方,好心讓她看個遠方侄子眼色過日子!俗話說,人離鄉賤。長公主年事已高,你不管她身體經不經起折騰,執意逼迫,還好意思誕著臉說為長公主著想!
您是大學士,懂得禮義廉恥,信任東夷,相信他們會對長公主畢恭畢敬、噓寒問暖。可惜小女子我卻不信的。自家的老人,相隔不到兩個坊市,可小女子若不隔三差五的問候一聲,細細詢問底下人長公主的衣食住行,都無法安心,何況去那麼遠的地方!眾位,若換了你們,可願意把自己的父母親人送到天涯海角、至死不能相見的地方?便是那邊人發誓說會待你親人好。//你們相信?”
“這個……紅口白牙,誰知道真的假的?不親眼看著,信才奇怪!”有人介面道。其他人也議論紛紛。“好心”?越看越像私心啊!
俞清瑤見群眾的情緒漸漸調動起來,再次來記狠的,
“如要小女子相信,除非東夷國主願意以‘嫡母’身份迎接長公主回去!國夫人以‘兒媳’每天晨昏定省,所出王子王女皆稱呼‘祖母’,不能稍有不敬1如此這般,我做晚輩的,才能放下心。”
東夷國主是老國主的遠方侄子,並不是過繼而來——對東夷的五大世家來說,坐在椅子上的不過是個傀儡。聽話就可。但對東夷的百姓而言,“孝”是明明白白的規矩,如果上位者都不重視孝道,那底下不就更亂了?
有孝道約束,若東夷國主認了“嫡母”,就是至生身父母不孝。但不肯。那長公主憑什麼過去東夷居住?過去了也是“遠方叔父的守寡嬸嬸”,想理就理,不想理就放在一邊。奏摺上所書“一國之母”,徹底成了笑話。
“對啊,東夷那邊不是說,長公主是他們的一國之母嗎,那當然應該由國主認嫡母才可!長公主本來就是東夷的皇后,現在該是太后才對!”
“不錯不錯!若不認,誰知道他們把長公主哄了過去,會怎麼對待?萬一不給吃不給穿,我們在這邊怎麼知道?一定要認嫡母!”
“是啊,認了嫡母,那東夷國主的國主位置不是名正言順了嗎?很應該!要我說,為彰孝道,應該讓那東夷國主親自過來接,以示誠意!”
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隨著一人鼓吹,後面的人越說越激動,叫嚷聲練成一片。若東夷國主低聲下氣來接,不得對當今皇帝陛下行子侄叩拜之禮?而東夷國民也比大周百姓矮了一等,如此想著,後面人越叫越大聲。
吳光熙眼見失控,氣得額角的青筋一跳一跳的,很讓人擔心。畢竟是這麼大年紀的人了,若是氣得狠了,說不定一頭栽倒,再也醒不過來了。
“無知婦孺!爾等哪裡曉得,這是事關大周、東夷兩國交好的大事!豈能用尋常孝道規矩?”
說罷,氣咻咻的拱手朝長公主道,“長公主乃皇室典範,當知道自己的責任不能推卸!”
吳光熙的眼神逼迫、期待,彷彿長公主說了聲“不”,就是推卸責任的怯弱者,是背棄供養她的天下萬民,是要寫在歷史書讓遭人唾罵的!
俞清瑤原本還留了三分顏面,一聽這話,心火蹭蹭上來了。她很少與人爭持,不是因為拙於言辭——在市井生活過,早把忸怩小家子氣抹掉了,加上常常聽罵街婦人露骨刻薄的話語,損人起來,怎麼也比翰林院出來的老傢伙強多了?
後來的沈麗君、杜芳華、林佩、阮星盈等聽人轉述,今天金水街發生的一幕,簡直目瞪口呆、不敢相信!那個性格溫和善良,被損幾句只是
《古代剩女的現狀》 第165部分(第1/4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