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足跡 永久書架

第172部分 (第1/4頁)

宮本寶藏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走時留下一封信,回來後就與江家女大婚。勞煩舅父、舅母為他操持。

對端王方面,招呼都沒打一聲。

安樂候府倒是收到訊息,可俞清瑤跟俞子皓的姐弟感情只剩下面子情,叫人送了一百兩的程儀,並衣衫、鞋襪等物,禮盡了就不理會。

許是錦娘那一巴掌讓俞清瑤吃了大虧,端王知道俞子皓走時往安樂候府通了訊息。卻沒通知自己,竟沒找藉口尋麻煩,連帶沐天華的訊息,漸漸也少了。

……

東夷使者代表新國主遞交了國書,與大周鴻臚寺等官員進行的友好的和談。關於通商、貿易,以及文化傳播達成了若干協議。關於迎請長公主回國一事,使者巴不得大周方面提也不提——真的把長公主接回來,當國母養著麼?新國主可不想平白多了一個嫡母!

所以氣氛一直非常融洽。唯一的分歧在於。儲鳳棲上個月在兩國邊境線上開放了關卡,讓許多東夷的逃民入境。本來大周接納受災的東夷百姓,東夷應該感謝才是。可數目是不是太多了些?

數萬人口。對大周是九牛一毛,對領土本就不大的東夷卻不是小數目啊!東夷使者怕開了這個口子,以後東夷的民眾想走就走,流失嚴重,那豈不是人口銳減、國將不國!

和談的官員自然是好脾氣的點頭答應,稱儲鳳棲已經回京娶親,如今外放到南邊去了。兩國的邊關早就恢復原狀,不會隨便接納東夷民眾了——話說接納受災的百姓,也是為東夷方面減輕負擔不是?

東夷使者只能苦笑。一轉頭,立刻命人傳遞訊息回去。東夷受災的百姓當然應該由東夷方面救助,五大世家必須聯起手來共渡難關,別指望別人了。至於歲禮,再也沒有理由提了。

隨著協議的達成,兩國因幾場小規模戰爭引起的緊張關係,無疑得到大大的緩和。再者。前任皇子和公主留在京城,充分說明了對大周的敬仰之心。最善於鬧事的書生士子們都安靜了。

使者代表東夷新國主簽訂國書那日,滿朝文武的恭賀、慶祝且不提,長公主當天進宮,對正宮皇后娘娘道自己身體不適,要到郊外修養。

長公主年紀大了,要休養也是常理。皇后明知道這回十有**是假病,可對這個大姑子不敢得罪,好言溫語的安慰,並送了一堆藥材,同時命太醫院的太醫隨侍。長公主一一接受,末了離開時才說,她病了,身邊需要晚輩侍疾。

所謂的晚輩,除了景暄夫妻還能有誰?俞清瑤聽說訊息後,一顆心安安穩穩的落回原處,被景暄差點立為國主收到的驚嚇,終於恢復了。

長公主的皇莊,是整個京城的上上份,路雖有些遠,可景色優美、出產豐富,還有幾口上好溫泉。這回侍疾,估計吃不到苦頭,反而像是度假!更美的是,不是一天兩天,三五個月都能舒舒服服的。

簡直跟做夢一般!

安樂候府上下忙成一團亂,建府的時間不多,滿打滿算整座府邸也就兩個主子而已。這下,女主人和男主人都要離開,府邸上下可不就剩下幾個人看房子?有些門路的,都來請求去莊子侍奉主子。俞清瑤很想輕車簡行,就她一個人的話,帶上胡嬤嬤和默兒兩個,加上裝著乾糧、換洗衣衫的包袱即可。

可惜,得為不方便的景暄著想。他習慣用的移燈、添墨等小廝四人必須帶上,另外針線、廚房、盥洗上的不能少,還有解悶的歌姬四人。這些歌姬都是色藝雙絕的,十指不沾陽春水,每人都有貼身丫鬟一人,梳頭、按摩丫鬟一人,管釵環、首飾、衣裳的丫鬟一人,還有專管琴具的丫鬟一人。種種加起來,就有二十多人了。

連歌姬都帶著丫鬟,俞清瑤這個正經冊封過的侯夫人才帶兩個人,像話嗎?不得已,只能把玳瑁、玲瓏、琉璃都帶上,此外,二等丫鬟帶了十六人,在外跑腿小廝八人……最後的名單報到長公主府上時,孫嬤嬤猶笑,“太少了,怕伺候不過來。”因此,特意又撥了兩個心腹大丫鬟幫忙。

俞清瑤見那兩位大丫鬟生得婀娜有致、顏色動人,若非她一嫁來,長公主就嚴厲發作了身邊的丫鬟,恐怕以為孫嬤嬤是別有用心呢。可現在她去了疑心,再仔細兩個名叫“春喜”“春秀”的兩個丫鬟,只覺得她們行動舉止,很有章法,一看就知道精心調、教過的。而且年紀也不小了,十七八歲,正好可以嫁人,想必是給她做管事娘子的。越看越滿意,連忙對孫嬤嬤道謝。

孫嬤嬤笑著,“少奶奶領悟公主的一番苦心就好。這次休養,老奴就不去了。昨兒個公主已經許了老奴,回家養老了。”

“啊?孫

《古代剩女的現狀》 第172部分(第1/4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