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0部分 (第1/4頁)
宮本寶藏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刻上書,要求提前舉辦婚事。
幸好東夷國主殯天的訊息,一直彌不發喪,無論東夷還是大周,知曉的人不多——可這為數不多的人知道東茗的選擇,更加唾棄了。居然有臉說是最受東夷國主喜愛的女兒,父親死了,守孝三年是天經地義的,可她只生怕新國主上位,不許她和親,召她回去,竟連人倫都忘拋到腦後,只顧自己!
便是被東茗“一腔真情”所感動的,日後知曉,也避之不及,再也不肯跟她往來。
最終,東茗還是以東夷公主的身份,風風光光的嫁給景昕。她是在宮廷出嫁的,由安賢妃主持,公主出嫁自有規格體質,不過皇后以身體不適為由,拒絕主持大禮,而皇貴妃更是因罰俸和某細故被禁足,無緣插手,最後,才輪到性情、容貌都普普通通的安賢妃。她倒也熱絡,上上下下好一通忙活,可惜從沒主持過宮廷盛宴,出了好些差錯,幸甚有阮淑妃幫忙,以“東夷和大周規矩不同”,都描補過去。忙亂了一日,黃昏時候景昕親迎,到底把東茗迎娶回府了。
轟轟烈烈的和親隊伍,終於完成的它的任務,次日便不顧挽留,決定返回。不過,有兩個人留下了,一是東夷二皇子——等東夷國主殯天的訊息公開,他便再也不是皇子身份,留在大周無用,但也無妨礙。令有東山王的庶子姚青也留下了,據說詩仙大人垂愛,特意請求皇帝陛下留人。
唯一令人不解的是,兩人本是親戚,同在異鄉為異客,正該相親相近才是。怎麼分別住了兩套宅院,還一南一北的相隔甚遠呢?
東茗嫁給景昕的第八日後,東夷國主殯天的訊息傳揚開來,頓時,齊國公府的門前鞍馬稀少——原本賀喜的人排成隊,一個也不見了。東茗懶得應付各家夫人是一回事,別人不來應酬她是另外一回事,氣得砸了不少花瓶。杜姨娘、春姨娘見狀,少不得撇撇嘴,心道這個孝道有失的正頭夫人,再想欺壓她們頭上,也難了。
景昕被眾人無限同情。皇帝幾個月前的聖旨,他又不能違抗,只能娶了毫無助益的女人。
二八三章驚險
景昕本人一點也不在乎,照樣飲酒作樂、光顧青樓。他在新婚期間又納了兩個妾侍,一是縱馬與友人在山林間遊樂時,遇到了一小家碧玉,十分清新可人;另一個是在街頭遇到的賣身葬父的歌女。前者還好說,畢竟是家世清白,後者麼……連個戶籍都沒有!是不是良籍都不好說。可為世子夫人在父喪期間婚嫁,眾多御使都覺得景昕也是受害者,聖旨誰能反抗呢?皇帝讓娶,你能說不嗎?而且皇帝肯定知道東夷國主早死了,仍舊選定了日期,所以,胳膊拗不過大腿啊!納了歌女,也是另一種方式找補償吧!你看,我正室夫人 “不孝”,可找了個歌女孝順吧?
所以,極少有人參他。唯二的兩本,指責的也是景昕既然成了世子,不該整天在青樓裡度日,以免帶壞風氣云云。言辭激烈,就是說得不像是參奏,而是把景昕立為京城貴公子的標杆,意欲讓他做個典範。
景昕對此,一笑置之。不過“修身齊家”是要緊事,他有了一妻四妾,底下還有一兒一女,未來說不定更多,可不能後宅亂成一團。現在的情況是,正室夫人東茗絕對不可能掌控後院,徐氏不答應,國公爺不答應,景昕自己也不會同意!而別的妾侍管家,名不正、言不順,也會讓其他妾侍生了妄心,以為國公府是嫡庶不分的,亂了綱常。於是乎,景昕出面,親自邀請安樂候夫妻到國公府做——目的,請俞清瑤管家。
已經分家出去的哥哥,怎麼好當弟弟的家?景暄夫妻當然是一口回絕。景昕無奈,只能請齊國公說情。齊國公對兩個兒子,當真是一碗水端平——甚至更偏愛長子一些。可這都是心裡頭的話,不能對外人說的。他先不想景昕的為難處,想的是景昕府裡有什麼收益?當初為了表示他對長子的不在意,分家的財產都是明面上好看。內裡不怎麼值錢的。而俞清瑤的嫁妝,田產有,不多,大部分是荒山;鋪子都給了她弟弟。至於大件的傢俱、首飾、字畫之類,除非家敗了,否則變不了現銀。長公主再接濟,可不能把整個公主府的東西都送過來罷?百年之後,長公主的一應東西都會收回皇家。如此一算,景暄未來的家財不多。他又不能出仕,沒個長久來源。將來生兒養女,怎麼辦?
於是,強迫景暄夫妻答應兩日一次,來國公府裡管事。分家出去的哥哥,不能當弟弟的家,可父親的家呢?老父身邊沒個可靠的人,長媳婦過來幫幫忙,怎麼了?不應該嗎?以孝道的名義。俞清瑤又恢復了來國公府坐鎮管事的習慣。這下子,不說徐氏,連春姨娘都夾著尾巴。
《古代剩女的現狀》 第170部分(第1/4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