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五章 事有轉機 (第1/3頁)
金哨本無路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幾個古代大男人是第一次看這種活色生香的真人片段,一時間趣味盎然,投入值那實在是無以復加啊。
大約是一邊觀摩一邊發生代入式聯想的緣故,一個個連氣都喘不勻了,看那臉紅耳熱的樣子,小盧心中暗笑不已。
子曰,食色性也,誠哉斯言!至於子曰的其他之乎者也,盧易見能記得的就很可憐了,大約覺得根本就沒必要為此浪費自己的大腦儲存空間。
一段影片很快就播放完了,看來效果絕佳。最起碼一下子拉近了大家的距離,敢情都覺得這是分享了某種巨大的秘辛,立時便感覺親近了許多。
盧易見自然要叮囑一番,看過了就看過了,在座的可千萬不要對外聲張,嗯嗯嗯,五個人都心領神會,連連應承不提。
小盧嚴格把控著今晚上的節奏,方才還是荒唐時刻,一下子又轉換到了正經話題,言歸正傳,話題又回到板甲和鐵甲戰車上。
小盧本來的想法是,鑑於在茅特首特區計劃中這個板甲專案肯定沒戲,但在特區沒戲不等於在大宋朝廷那裡就沒戲,茅庚為首的這夥21世紀人士分得清利弊得失,但大宋朝廷未必就搞得清其中的道道,所以說專案還是大有可為的。
今日在座的人都貌似很有影響力,其中郭倪吳曦代表軍中少壯派的意見,郭倬代表朝廷,蘇師旦作為韓侂冑的幕僚也有不俗的影響力,至於劉過,則完全可以在媒體上推波助瀾,所以今晚上還得再把話挑明一點。
茅氏集團雖然是成長驚人,畢竟那是從零開始,還處在成長期,比不得趙昚積攢了多年,國庫中原本準備用來北伐的銅錢堆積如山,至少是幾百萬貫,據說串錢用的繩子都腐掉了。在老丘和小盧眼裡,那些錢閒著也是閒著,不如用來發展專案,板甲專案就很不錯,板甲集“美”、“強”於一身,實在應該成為大宋王牌軍的制式鎧甲,起碼能促進內需不是!盧易見則更進一步,希望連鐵甲戰車這個專案也一併立項成功。
盧易見覺得資料最有說服力,因此扳著指頭道:
“請諸位算算賬,臺灣和夏裔島兩個地方,就幫助朝廷養下了消化兩萬廂軍,接下來還至少能消化三萬廂軍,朝廷少養廂軍,算一算省了不少銀錢!養一個禁軍一年就是200貫,一個廂軍差不多得八十貫,兩萬廂軍,一年就省下了160萬貫,最貴的鎧甲40貫一副,板甲造價就算翻一倍,也就是八十貫,兩萬廂軍一年省下的錢糧就足以造出兩萬副上好的板甲。這還是兩萬廂軍一年省下的錢糧,算一算,五萬人,五年,又能省下多少錢糧!別說板甲,就算造那鐵甲戰車也綽綽有餘了。”
在座的人當然清楚大宋養兵成本之高昂,大宋的賦稅主要都是用來養兵了,軍費佔了賦稅的70%以上,每年的軍費至少都是六七千萬。要知道大宋養一個兵是包吃包住,包住的概念是什麼呢?包住不單是包大兵一個人,那是包大宋大兵一家的住宿,養一個廂軍大兵一年的費用就是八十貫,一萬人就是八十萬貫,而且大宋的廂軍基本上是終身制職業,就算少養五年吧,五萬人五年省下來的錢就是2000萬貫,真是一個天文數字啊。
兩千貫造一輛坦克不知道夠不夠,造不出汽油機柴油機坦克,蒸汽坦克也行啊,反正歷史上就造出過蒸汽坦克,連蒸汽噴火坦克都有人造出來過。以這個時代一貫的購買力,十貫就能買大約十平米的磚瓦房,貌似一貫就相當於後世的數千上萬元,這麼算的話,估計一千貫就能造一輛坦克吧。
在座的一聽,對啊,這一年多廂軍在臺灣和夏裔島就地轉業,朝廷省了許多銀子,正好往精兵方向發展。
吳曦祖上是大宋名將,當然知道大宋養廂軍只不過就是收納饑民防止民變的一種手段而已,打仗根本就靠廂軍不上,能打仗的還是少數的精兵,真正能打的精兵也就是十萬上下,若是隻要八十貫一副的板甲,為這十萬精兵每人配一副威武的板甲那是一點問題也沒有的。
不過八十貫真能造出來那種板甲嗎?
“期安啊,你說這板甲上是甚麼搪瓷,又堅固又好看,不知這搪瓷費錢幾許,這整副鐵甲,要一件一件打造成這繁難之形狀,想必花費甚巨吧,期安吶,今日沒有喝多吧,你若是告訴我這板甲打造一副要兩百貫,我倒是不懷疑。”
劉過聞言,便道:
“期安說的八十貫,想必是不錯的,哈唐國不是早就能造這種板甲嗎!有些竅門或許不為我們所知,或許還不要八十貫呢!我最近在仔細讀那陳亮寫的新作,不,是陳亮和龍久合寫的新作,寫的是海上有自行鐵船,天上有飛
《小說大宋的新智慧免費閱讀》 第二百三十五章 事有轉機(第1/3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