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一章 紙上談兵亂紛紛 (第1/2頁)
晶晶亮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文立在晉國算不得什麼名士,但在匈奴這裡,絕對是數一數二的地位。
由於投奔劉淵稍早一些,文立甚至還排在崔遊的前面。
這一次,文立也是冥思苦想,終於從腦海的深處,挖出了沙盤和聯晉兩大計謀,特別是後一個聯晉的主張,可以說深得蘇秦合縱的精髓。
一家打不過,那就兩家合力,共同對付不可一世的趙廣。
這一建議讓劉淵沉鬱的心情為之一振,這幾年來,他雖然被趙廣壓制的很慘,匈奴諸部也死傷甚多,但也託了趙廣的福。
由於劉豹早早被殺,他劉淵才得以年紀輕輕就登上大單于的位置。
不過,也有他劉淵更慘的倒黴鬼,比如晉國皇帝司馬炎。
要說起吃敗仗,他劉淵只有固原、蒲阪二次,而司馬炎則連續的打敗仗,並且丟掉了大半個巴蜀、整個關中、涼州半壁,還有新城三郡。
這世上有誰比他劉淵更恨趙廣,估計就只有司馬炎了。
至於南方的吳主孫皓,雖然西陵被趙廣奪了去,但本身西陵是步家的,他孫皓只佔了個名義,實際上也沒失去什麼。
更重要的是,西陵被新漢佔了之後,漢、吳之間的貿易方便了許多,吳國的許多東西只要運到西陵,就能換回蜀錦等精美的織物,讓孫皓很是高興。
宮中美人越來越多,賞賜的東西也越來越多,一般性的物品也不能搏美人一笑,只有來自異國的東西才能讓人感到新奇。
文立站在外交的高度,獻出聯晉的主張,立時得到劉淵、劉宣等人的高度肯定,出使洛陽的差使,也自然而然的落到了文立身上。
這一次,文立的身份也大不一樣:漢國黃門侍郎,五品官職。
雖不能說榮歸故里,但也足夠文立在洛陽的一眾清淡玄學的好友那裡炫耀的了。
——
洛陽。
在兩個漢國開戰之後,晉國朝堂沉浸在一片歡騰之中,盼望已久的好訊息終於到來了。
趙廣、劉淵打的不可開交,新漢這邊出動了將兵五萬,再加上輔兵十五萬,匈奴漢國那邊也有七、八萬控弦之士,要是雙方打下來死個四、五萬人,那對於晉國來說,就是天大的好訊息。
最好的結果,當然是兩個漢國打成曠日持久的拉鋸戰,雙方都死傷慘重,最後晉國方面出動大軍西破新漢,北破匈奴汗國,坐收漁翁之利。
次一點的結果,當然是趙廣被打敗,那晉國大軍就可以直接進攻潼關,一舉收復關中失地,然後再兵發巴蜀,滅亡新漢。
至於劉淵那邊實力增強,也不用太過懼怕,匈奴的北方,還有鮮卑可以牽制,到時候二胡相爭,晉國又可以趁機從中挑拔,再次坐山觀虎鬥。
最差的結果,就是劉淵不敵,被趙廣一下子擊敗,那樣的話,新漢的地盤從關中又擴張到了河東、幷州等地,黃河天險自此不復存在,更為嚴重的是,漢軍接下來可以透過太行八徑,進攻晉國的冀州、幽州後方。
不過,晉國上下對平陽之戰的預測還是比較樂觀的,他們的分析也基本和文立一樣,認為隨著補給線的拉長,趙廣以往內線作戰的優勢不復存在。
縱算有些個人神勇的表現,在多達數萬將士撕殺的戰場上,也顯現不出多少影響力來。
不得不說,清淡誤國這句成語,對晉國朝野非常的適用,洛陽城中,隨著兩漢戰事的加劇,紙上談兵的人也越來越多。
等到文立進城,與何邵、阮咸、潘岳等好友一敘,滿耳朵聽到的都是如何如何排兵佈陣,如何如何擊敗趙廣,反正幾乎所有人都將趙廣視為對手?
為什麼沒有多少人選擇劉淵,原因很簡單。
一是劉淵在洛陽求學過,玄學上雖然不甚精通,但至少也學過,並與這裡的諸多學子還曾是同窗,都是老熟人,怎麼好往死裡打。
相反,趙廣就不一樣了,一個從來沒見過的莽夫,一個只知道殺戮的武將,這樣的人不當對手簡直說不過去。
二是趙廣這些年來風頭太勁,幾乎是打遍魏晉無敵手,不管是經驗豐富的鄧艾、還是號稱武庫的杜預,或者發明專家馬隆,更有司馬望、司馬孚等司馬家族的德高望重之輩,均在趙廣手底下或失了性命,或吃過苦頭。
打敗最強大的對手,那種成就感是戰勝劉淵這等胡虜所不能給予的。
文立冷笑著打量著何、阮、潘等人,看著他們一個個興高采烈的樣子,心中只覺得萬分好笑,趙廣要是那麼好對付,他文立也不會早早的
《三國:我的父親是趙雲 小說》 第二百三十一章 紙上談兵亂紛紛(第1/2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