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足跡 永久書架

第二百四十七章 打到洛陽去 (第1/2頁)

晶晶亮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趙廣捫心自問。

自從取了關中以來,優勢心態下,穩紮穩打成了他的第一選擇,佔河東、攻涼州,取西陵,無一不帶著這樣一種以穩為主的意味。

但是,失去了昔日孤軍北伐的決然之後,趙廣許多時候也覺得,漸漸的失去了自我,失去了本來,失去了深埋在骨子裡的,趙家人身上的那股子血性。

瞻前顧後,事事講穩妥,豈是男兒作派。

當初,在隴上、在蜀中時,面對極度困難的局面,尚能不屈不撓絕地反擊。

現在,漢國佔據了半壁江山,怎麼就缺少勇氣了?

勇氣,決心,信念。

這三樣,趙廣其實都不缺少,他現在要做的,就是決斷。

所以,趙廣決意不再和司馬炎繞圈圈了。

一擊必中。

他將親率漢軍主力兵出潼關,直接攻打函谷關,拿下關隘之後,再徑取晉國都城洛陽,一舉將司馬晉給幹趴下。

這條路線,也是戰國時關東六國攻秦的逆向路線,相比較而言,秦國反推六國,則往往選擇另外兩條行軍路線。

一是渡蒲阪兵發河東,搶佔安邑等地後,或由野王向東取河內郡,再渡黃河攻伐洛陽等地。

二是沿武關直取江漢平原,攻打南陽盆地及漢水流域,這條路線也是秦攻楚的必選路線,曾經一度將楚國打的國都淪陷,國君被俘,盡失春秋五霸風範。

當然,硬打函谷關,不是蠻幹,也要講究一些策略。

在積極調兵遣將的同時,趙廣命令王濬在河東郡的風陵渡、茅津渡打造戰船,舉行渡河的演練,擺出一副從河東進攻弘農、洛陽的態勢。

當大部晉軍的注意力轉向渡口時,就是漢軍從潼關東進的時候。

王濬老當益壯,對弘農一帶甚是熟悉,他甚至可以在不依靠渡口的情況下,知曉黃河南岸的那一處河灣可以登岸,哪一處地方又容易擱淺。

同時,在連舫大船的基礎上,王濬又命人砍伐了中條山的粗大喬木,製成簡易版的木閥,上面除了船櫓之外,就只有划槳的楫手,這樣的一艘木閥,可載兵士足有三十人左右。

黃河對岸。

胡奮和劉弘聽到斥候回報,兩人連忙來到南岸渡口眺望,藉著晴好的天氣,只見北岸船影重重,千帆林立,甚至於還出現了一艘類似於巨鯨號的艨艟戰艦。

對於這艘傳說中無堅不摧的戰船,晉軍上下曾將其傳的神乎其神,特別是追隨杜預參加了永安之戰的將校,更是談船色變。

沒辦法,當時趙廣乘坐著巨鯨號在晉軍船隊中間橫衝直撞,給他們的印象實在太深刻了,這哪裡是一艘船,分明是水上巨無霸。

“叔和,這王阿童當真是欺人太甚,要不是朝廷窘迫,咱也建造船隊,與他決一雌雄?”胡奮氣哄哄的罵道。

王濬,字士治,小名阿童,胡奮這麼稱呼比自己年長的王濬,頗有幾分汙辱的意思。

他這也是氣的沒辦法,漢晉兩國的國力差距已經拉大,晉國這邊又要應付江淮吳國的戰事,又要應對荊州魏國的復起,多個地方補漏,每一處都要輜重、糧秣、財帛。

朝堂上的諸公只能拆東牆補西牆,弘農函谷這裡常年重兵駐紮,耗盡錢糧無數,卻沒發生什麼大的戰事,在洛陽看來,胡奮、劉弘這裡就是一塊肥肉,想怎麼切就怎麼切。

劉弘臉色也不好看,他緊按佩劍劍柄,問道:“玄威,你說會不會是漢軍在虛張聲勢,這王濬剛投奔漢國不久,趙廣就這麼放心讓他獨擋一面,擔任一軍主將了?”

胡奮搖了搖頭,道:“趙閻王的事情,誰說的清楚,這人根本不可以常人來揣度,這些年,我們吃的苦頭已經夠多了,也罷,這渡口總要有人來守,沿途佈防也要小心謹慎,朝廷那裡指望不上,你我兩人,只能拼了一條命守著了。”

劉弘在解池與趙廣見了一面,本來觀感還是不錯,但後來被忽悠了一紙和約,造成河東失守、解池被奪的被動局面,讓他對趙廣這無信之徒有什麼好感,也是難之又難。

胡、劉兩員晉將唉聲嘆氣,將手頭僅有的一萬餘將卒分成三拔,一隊三千人隨胡奮守在茅津渡南岸,另一隊三千人跟著劉弘沿岸巡視,最後的四千將卒駐守在函谷關,守著長安和洛陽之間的重要陸上通道。

整個弘農郡,晉軍只剩下了一萬人,其中還有接近一半是劉弘帶過河的鹽兵。

相比最多時接近三萬人的規模,現在的弘農郡駐兵減少了三分之一,這是因為在晉國朝

《三國我的父親是趙雲下載》 第二百四十七章 打到洛陽去(第1/2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