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足跡 永久書架

第二百七十四章 驅胡破虜 (第1/2頁)

晶晶亮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漢建隆六年十二月一日。

大將軍趙廣迴轉長安之後,提議在未央宮召開重要軍事會議,新漢在朝重要官員、將領齊聚一殿,商議出兵幽州、冀州方略。

因路途遙遠未能到會的重將、重臣,如姜維、傅僉、文鴦等人,也紛紛派出了駐長安的下屬或部將,代替自己與會。

這一場軍議,從一開始就呈現出針鋒相對、兩種觀點對峙的局面。

究竟是征討破虜,救漢人於水火?還是事不關已、高高掛起?

由於地緣、血緣、家世、見識等方方面面的原因,漢國朝堂上關於是否北征的爭論一直不歇,而趙廣的迴歸,也讓爭執達到了最頂點。

“大將軍,參軍司以為,我大漢遠征並不明智,原因如下:我軍要出兵幽冀兩州,可以選擇的路線主要有兩條:其一是從井徑翻越太行群山,過邯鄲、常山北上,進入上谷、漁陽、范陽諸郡;其二是從河內郡北上,鑿穿晉國在鄴城、濁水漳水一線的防禦,再往北至冀州。”

“這兩條道路前者需要經過盜寇橫行的群山,後者又必須與晉國發生衝突,以我軍在河內郡的現有兵力,一但分散,將影響攻略溫縣的戰事,於整體戰事無益。”

馬融一邊分析,一邊搖著頭,對遠道北征持保留態度。

北參軍司主要的職責就是對胡、對晉戰事,這兩個對手都足夠的強大,不是那麼好對付,相比南參軍司來說,馬融的壓力更大。

聽到馬融話有畏難,蘇紹耐不住出列,道:“大將軍,馬參軍的話,述屬下不敢苟同。困難什麼時候都會有,當初大將軍率軍出蜀中北上時,困難比現在要大的多,而結果我們都看到了,沒有決死一戰的勇氣,又何來今日之大漢。”

“蘇郎中,你這是紙上談兵,孤軍深入幽冀,萬一要是戰事不利,數萬將士陷於絕境,那我們這些人都將是大漢的罪人。”周巨跟著站了出來,向蘇紹發難道。

北參軍司年輕人居多,馬融、周巨、杜模等官員在議事時很是團結,他們有朝氣,有魄力,同時也擔負著沉甸甸的壓力。

一步錯,步步錯。

無當營全軍覆沒的教訓就在眼前,由不得這些制定計劃的參謀們不謹慎。

“你們這是畏虜如虎,膽小怕事。”諸葛尚忿然出列,質問道。

在隨同蔣顯出使了幾次東吳、晉國之後,諸葛尚現在已成為了光祿大夫蘇愉手下的重要一員,也算是成功的從武職轉為了文職。

趙廣聆聽著兩邊的爭執,見雙方情緒激動,口不擇言起來,遂重重的咳了一聲,緩緩說道:“前兩天,我在前來長安的途中,收了一個弟子。他的名字叫祖逖,幽州范陽郡祖家的子弟。”

“晉國上谷太守祖武,你們中間有些人會認識,祖家是范陽的大族。但我今日要告訴大家的是,祖家在范陽的家業被匈奴胡人洗掠,祖家曾有人丁五百餘口,現在只剩下了三、四個人,其餘的人或被胡人擄去,或被殺死,祖家傳承了數代的基業就這麼沒了。”

“今天是祖家,明天可能是蘇家,杜家,衛家,匈奴胡虜才不會管你傳承了多少年,出過多少高官,他們只在乎能搶到多少財帛,能劫掠多少人口,他們是我們漢人不共戴天的仇敵。”

“如果大家不信的話,就去我的府上,或者去灞橋驛館,祖家的幾個倖存下來的子弟就在長安,就在我們大漢的都城。”

趙廣的語氣沉重,祖家的悲劇是五胡十六國時代,漢人士族不可避免的災難,傳承數百年的名門望族在一夕之間覆滅,對於活著的人來說,慘痛伴隨終生。

聽得趙廣這番話,殿中漢國眾官員個個默然無語。

這一時,他們心裡也開始明白,一味放任諸胡洗掠,結果只能是養虎為患,等到諸胡尾大不掉的那天,漢國也會面臨胡虜的侵略。

“雲中、九原的情況如何?”趙廣又道,這次他提出了一個新的話題。

馬融見趙廣問起,稍想了想,答道:“劉淵在退出太原郡之後,和宇文莫槐結為異姓兄弟,兩個匈奴遺族部落在雲中、九原一帶形成聯盟,聲勢很是浩大,周圍的拓跋鮮卑、段氏鮮卑均不能擋其鋒芒,匈奴似有一統草原的勢頭。”

一統草原,吞併幽燕。

劉淵建立大匈奴帝國的心思已經昭然若竭。

“大匈奴?這劉淵難不成想學冒頓。”朝堂上,蘇愉等老臣不由得驚撥出聲,對於他們這些熟讀秦漢歷史的人來說,匈奴就是一個迴避不了的對手。

從始皇帝遣蒙恬北上

《三國我的父親是趙雲下載》 第二百七十四章 驅胡破虜(第1/2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