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九章 太子李誦 (第1/2頁)
石肆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韋仁實想了想,也沒有什麼好特意去準備的。
李誦見他無非是對新入崇文館的學子勉勵一番,所以韋仁實覺得自己也不必過於熱切。
翌日到了崇文館裡一切如常,韋仁實終於抄完了課本,卻發現這本課本已經講解了一半。再有一半,自己便又要抄書了。
韋仁實嘆了口氣,心說自己應該找一找長安城中懂得刻章,最好是會刻雕版的匠人,讓他提前刻些泥字,到時候便可以自己排版印書,省得抄寫,還能順帶著為古代的印刷業做出些貢獻。
咦?印書賣書不也可以當成一門生意來做嘛?
只是不知道會不會被那些壟斷知識和書籍計程車族討厭呀?
不過士族從李世民開始就被收拾,到現在早已經式微,跟開國時候已經不能同日而語了。
所以不怕。
一邊聽講一邊走神,半個上午很快就過去了。
中間休息的時候,韋仁實總算是看見一個身影出現在了崇文館內。
想來若是除去那副病懨懨的樣子,倒也看起來很正派的一個人。正是韋仁實上朝那次,站在群臣之前,御座之下的那個。
那人剛一出現,崇文館正在休息的學子們便紛紛過去。
范志毅拉了一把韋仁實,也立刻疾步走了過去。
“參見太子殿下!”一眾學子朝太子行禮道。
他們出身崇文館,雖然還是學子,但其實已經打上了太子屬官的標籤。就算日後跟弘文館的考生一道經歷了科舉當了官,也還是太子李誦的人,直到李誦登基,成為皇帝。那麼崇文館中新的學子,又會被打上下一任太子的標籤。
所以崇文館裡的學子對太子是極其尊崇的。畢竟,日後太子一旦登基,他們也因著太子近屬的身份,必定要比旁人更具優勢。
李誦將一眾學子勉勵幾句,然後目光越過眾人,便落到了韋仁實身上。
不過只是看了看,便往後面去了。
待李誦離去,權喬秋跟顧鵬舉二人也走了過來,對韋仁實說道:“仁實,估『摸』著待會兒就要召見你了。”
韋仁實點了點頭。
果然,沒過多久,便有崇文館裡的侍從過來,傳韋仁實過去了。
韋仁實隨那侍從過去,入了門內,見李誦坐在首座上面。剛入崇文館那日給他“分班”的老者,還有另外幾個人則坐在下面。
“學生拜見太子殿下,拜見館主,拜見諸位先生。”韋仁實入內之後行了一個學子禮,神『色』淡然的說道。
“韋生不必多禮。”李誦笑道:“孤早就聽說韋生在福昌之時,就曾改良農具,又做出奇巧之機關,使一村之地皆不須人力可自行澆灌,心固奇之,後來又聽說韋生獻打壩淤地之法,又有荒田改良之策,這兩策更堪稱國朝之策。那時候,孤就想見見韋生了。今日總算是如願。”
瞧瞧人家多會說話!
“太子殿下謬讚了。”韋仁實行了一禮。
卻聽李誦又問道:“聽聞韋生出身昌谷寒門,想來韋生一定深知民間疾苦。日後可多與孤言說,也好使孤免於久居深宮,不曉百姓之事。”
“殿下仁德。”韋仁實點頭稱是。
這時候下首有一人突然笑道:“啟稟殿下,臣聞韋縣男早慧,與其言語,不應視其稚子,而當以成人與之。今日一件,看來果真如此。”
“不錯,韋縣男站在這裡答殿下所言,卻淡而從容,不卑不亢,面『色』不改,豈是一個十二歲小兒所為?”另外一人又道:“念之所獻二策,成人上不可知,而況於稚子?”
韋仁實看看這二人,答道:“窮人的孩子早當家,家道中落,父親早亡,臣為獨子,何能忍受阿孃忍氣吞聲,吃苦受累?一家之擔承於吾身,不得不早日擔起家業。”
“也是。”太子點了點頭,又指指第一個說話的人,說道:“此乃孤的侍讀王叔文,亦熟知民間疾苦,常為孤所言。”
又指指第二個說話的人,道:“此乃侍讀王伾,對時政亦多有見解。”
韋仁實雙眼一眯,這就是二王了。
也是韋仁實要警惕的兩個人。尤其是這個王叔文。
王叔文因棋藝任翰林院待詔,略知詩書,喜歡談論治國方略,作為李誦的伴讀,他深受李誦的信重。
他其實也是有一定的政治眼界和抱負的,以他為中心推行的永貞革新,其實是一件好事。只不過,他急於求成,不論方法,過度自信,且在執掌大權後私慾膨脹,以
《大唐盛世再現》 第一百四十九章 太子李誦(第1/2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