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足跡 永久書架

第一百四十四章 正中下懷 (第1/2頁)

石肆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從皇宮出來,韋仁實暗暗鬆了一口氣。

老實說,第一次入宮單獨面見皇帝,韋仁實心裡也沒有數。

不過就眼下的結果來看,似乎也還可以。

至於崇文館……

唐代中央官學除國子監所屬的六個學館——國子學、太學、四門學、律學、書學和算學——以外,還有分別隸屬於門下省的弘文館,和隸屬於東宮的崇文館。

弘文館和崇文館都有“掌教授學生等業”的職能,也都是隻有貴胄高官子弟才有資格入學進入其中的。

弘文、崇文兩館是唐代中央官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唐代最高階別的貴胃學校。兩館地位崇重、地處禁中,不近學士具有教育與政治參議的雙重『性』質,且裡面的學子將來的政治身份和地位也會有所不同。

兩館是唐代政治環境下的產物,弘文館隸屬門下省,崇文館為東宮學館。這便直接決定了兩館學士及學子在唐代政治中的不同作用。

弘文、崇文兩館因地位崇高,故而招生名額非常少,招生資格也相當嚴格。兩館雖各有所屬,但其招生標準的“資蔭全高”是一致的,招生條件合為一體的表現是“補弘文、崇文學生例”。

兩館學子,主要從京官三品勳賢子孫中選撥。唐前期,兩館學子享有一些重要的政治經濟待遇,比方說生徒可免課役,由學館供應食宿,可以朝謁皇帝,以及入仕與科舉的優待等。

兩館招收與培養貴胃子弟,以照顧當朝高官,展示皇恩與殊榮,來鞏固統治集團的穩定。

甚至還有“弘文崇文生舉”的科舉特殊規定,來專門給予兩館學子便利。

唐前期,兩館學子最初依靠門蔭入仕,進入兩館後,兩館學子在館學卒業之時,要求是比較低的。兩館學子參加科舉考試,有單獨的命題和“簡試”及第的優待。雖然其後多有變化,但這種優待是一直都有的。

不過,眼下崇文館的地位早已經一落千丈。

唐朝前期,鑑於隋及唐初皇位繼承不穩定的教訓,皇帝認為主要原因是沒有培養好接班人的結果。

因此對傳統的長子繼承比較重視,給予太子權力,加強東宮力量。然而太子總令皇帝失望,人主之喜好又難以琢磨,因此立儲廢儲之事時有發生。

皇權之爭奪異常激烈,結果總不能避免流血的宮廷政變。

到了唐玄宗時期,一改以往做法,反其道行之,轉而削弱儲權。

太子一般不住在東宮,而是隨皇帝居住於別院。

此後,為儲君服務的崇文館也隨之地位一落千丈。

玄宗時,唐代東宮官由輔弼兩宮,開始向遵從於皇權的趨勢而發展。玄宗為諸王時,在姚、宋等僚屬的輔佐下奪得皇帝之位,因此其格外注意限制太子與崇文館學士過於密切的關係。

到了晚唐,更是諸帝王多不置儲,專權的大宦官常在皇帝臨終前扶立新君。

因此東宮勢力更加衰敗,崇文館的地位轉變可想而知。

眼下雖然還沒有到晚唐那種地步,但是崇文館的實際地位,已經絕不能跟弘文館比了。

所以讓韋仁實進入崇文館,還真不是甚麼多好的獎賞。

進入弘文館,才是皇帝彰顯寵信與厚望的標誌。

不過,去崇文館而不去弘文館,於旁人來說,或許會感到失望。因為這意味著皇帝只是隨便封賞一下而已,並沒有特殊的關照。

但是對於韋仁實來說,卻是正中下懷。

因為不論何時,不論崇文館再怎麼衰落,都改變不了它是為了儲君服務的事實。

既然是為儲君服務,那就算是崇文館的地位不再,東宮再怎麼失去以往的權力,它也還是東宮的學館。

既然是東宮的學館,那麼自然是屬於東宮一脈,屬於太子的。

而無論是誰做了太子,這個現實都不會改變。

這意味這,韋仁實不僅可以在崇文館裡有機會接觸到如今的太子李誦,甚至還可能有機會接觸到未來的太子李純,更甚至是李純的皇子們。

原本都歷史上,眼下這個時間,已經距離李適去世的時間不遠了。

而若是按照歷史原有的軌跡,李誦是一個更加倒黴的人。

儲君半生,尚未登基便已經中風不起,喪失了行動和說話的能力。做了八個月的皇帝,就被尊成了太上皇,在李純登基幾個月之後,更是便直接一命嗚呼。

也就這幾年啦!

所以還是趕緊報上李純的大

《盛唐再臨小說下載》 第一百四十四章 正中下懷(第1/2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