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五章 王儉留下的最後線索真兇找到了 (第1/5頁)
大理寺一哥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第二百五十五章王儉留下的最後線索!真兇找到了!:房間內的三人聽著林楓的話,看著林楓指著的外來人員的名單,回想著林楓說真兇有幫兇,且幫兇就在這名單之中,不由面面相覷。
明明在幾息之前,他們還在為沒有嫌疑人而感到內心沉重,感到絕望呢,結果下一刻,林楓就告訴他們這是好訊息,因為這證明真兇不是孤身一人作案,而是有幫兇。
他們聽著林楓的分析,還在思考幫兇是否真的存在呢,結果林楓根本沒給他們反應的機會,下一瞬就直接指出幫兇的範圍了。
這突然間從谷底,瞬間到了雲端,從毫無任何收穫,到連真兇幫兇的範圍都確定了……這種大跨步,別說趙十五了,便是反應機敏的管家,便是圓滑聰慧的李浩淼,一時間也反應不過來。
林楓看了一眼三人的表情,就知道他們仍未理解自己為何就確定一定有幫兇,且幫兇為何就一定在第一份的外來人員名單之中。
其實對幫兇的判斷,林楓一開始就有所懷疑,但他不敢確定。
他的懷疑點,在於挖心之事上。
按照他目前掌握的線索,真兇背後有一個龐大的勢力,這個勢力為了幫助真兇殺害王儉和順利脫身,影響了四品的禮部侍郎江遠,讓江遠去提親,繼而引出朱赫這個替罪羔羊來。
以林楓對四象組織、金釵家族這些勢力的瞭解,他知道,這些勢力不可能為了某一個成員想要殺人,就動用這般力量去幫助,正相反,他們可能為了隱藏自己,反而會去控制成員的行動,避免他們去對付品級地位極高的官員,以免引起不可預料的波折。
所以,對於真兇殺害王儉的事,林楓認為,應是這件事的本身,就是真兇背後勢力的目標,也是這個勢力幕後主導者想要的結果,非是真兇自我主導的行動,也就是說,真兇只是執行者,而非真的對王儉有仇。
這一點,從真兇隱藏在王儉身旁至少數年也未對王儉動手,也能看出,真兇與王儉並非有仇,否則狡詐聰慧的真兇不可能等到現在才動手。
而既然沒有仇,那麼真兇殺人之後還挖心的行為,就很奇怪了。
眾所周知,殺人這件事,明顯是做的越簡單,越乾脆,留下的線索就會越少,就越不容易被找到,以真兇表現出來的機警與謹慎,他不可能不知道這些,所以……挖心與真兇的動機和習慣,在林楓看來,存在十分明顯的矛盾與割裂。
這是不符合邏輯的。
而一般遇到這種情況,多是兩種可能……要麼,自己的分析存在問題,自己某個環節錯了。
要麼,這件事可能非一人所為,換句話說,殺人者與挖心者,或者暗中謀劃者與執行者,非是一人。
林楓在查案時,不止一次覆盤自己的調查結果,不止一次透過得到的線索驗證彼此交叉驗證,得出的結論都是沒有任何問題。
這讓他意識到,真兇可能真的不是一個人,至少挖心者,可能不是自己一直在尋找的真兇,否則這種割裂與矛盾沒法解釋。
只是這一切都是邏輯推理得出的結論,並沒有其他的事情能夠佐證,這使得林楓一直也不敢篤定的確定這個結論,以免造成主觀臆斷,影響了後續的方向。
可現在……從李浩淼那裡,林楓得知整個王府,都找不到一個嫌疑人後,林楓才終於找到了佐證。
他確定自己讓李浩淼調查的方向沒有任何錯誤,既然方向沒有問題,李浩淼的調查也沒有問題,那麼有問題的,自然就是真兇的身份了,或者說,是當時躺在王儉獨居房間裡的那個假王儉的身份,根本就不是王府中人!
只有他不是王府中人,才能解釋這一切不合理的地方,也才能解釋自己之前一直想不通的地方。
為什麼敢耗費那麼多的時間挖心,因為外面有人放風策應。
為什麼第二天敢躺在房間裡一整天,因為那個人就不是王府中人,所以自然不用擔心會查到藏在王府裡的真兇,王府內的真兇只需要和沒事人一樣正常幹活,這就是最好的不在場證明,誰能知道他有問題?
因為一直都沒有找到第二人存在的線索,所以在調查這些事情時,直接就平增了不少難度,以至於怎麼都無法捋順案情。
但現在,確定了幫兇的存在,那麼很多事,也就明確了。
為什麼真兇給王三的信的字跡,與真兇在冰庫留下的字跡有著如此大的區別?
當時林楓懷疑的,是那封信可能是真兇的心腹,或者他們勢力的其他人代寫的,可現在看來
《人在貞觀科學破案》 第二百五十五章 王儉留下的最後線索真兇找到了(第1/5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