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足跡 永久書架

第7部分 (第1/4頁)

鼕鼕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潛任夷瓿ひ淮�娜爍�揪筒淮嬖諏恕T諼�20歲的時候,周遭沒有30多歲的人——他們都躺在弗蘭德斯、凡爾登、俄國前線,或是依頌佐的軍官墓地了。能逃過此劫的,較幸運的是那些只有肢體受到傷害者,更多、更可憐的是永遠受創傷折磨的心靈。這種情況在德國也得見,如魏瑪共和(WeinarRePblic)最後一任國務大臣布委寧(HeinrichBruening),一個出類拔萃、令人景仰的人,他的意志力終被蝕盡,深信這個世界最後只剩罪惡。

今天,我們習於追溯英國的式微至維多利亞時期或是愛德華時代的早期。但是,最主要的因素的確是第一次大戰,許多英國領導人因之魂歸西天,僥倖存活者道德又日益淪喪。英國比其他國家損失了更多年輕軍官;相形之下,其他國家並沒有要求年輕人去做個“置個人死生於度外”的紳士。結果,

英國比歐陸其他國家缺乏更多受過教育的年輕人,因此在20年代也出現較多由女作家所著、以孤寂為題的動人作品,例如布里頓(VeraBrittain)寫的《青春的見證》(TestamentofYouth)——和她一同成長的年輕男子無一倖存。第一次大戰開始時,邱吉爾已是40歲的人了。之後,如艾登(AnthonyEden)⑨和麥克米倫(HaroldMacmillan)⑩那一代,從戰壕回來時帶著永遠的創痛,到邱吉爾死後,輪到他們自己負責時,已無法承擔大任。

然而,危害英國最烈的,正由於歐洲主要國家中,惟獨他們只有一個領導階級,且為大家一致接受。在法國,大革命前的舊制度(AncienRegime)就已分成兩大互相對立的領導階級,一是拿破崙的君主政體,一是中產階級所組成的政體。結果,當然就是兩者必須互相較勁,沒有一個是既定的政權。德國也是,有好幾個領導階級相互競爭:一是有社會地位,但沒有雄厚財力的容克黨(Junkers);一是新富,但缺乏社會地位的中產階級;另一則是由專業人士和學術界人士所組成。三者不斷地較量,沒有一個是普遍能被大家接受的。英國則不然,只有一個領導階級,要踏入也很容易,從貴族到鄉下士紳、專業人士之子,乃至於富商的孫子都可以邁入這個階級。甚至不屬於這個階級的人,或是不想東施效顰的人(不覺得自己的行為得像個“紳士”的中下階級或是維多利亞時代的勞工階級)也都認為“紳士”就是他們正統的統治階級。然而,在這個階層被戰火蹂躪、摧毀,自信心崩潰了之後,就形成真空。歐陸其他國家的確要比維多利亞時期的英國在意階級的區分。在巴黎、柏林、維也納或是1890年的聖彼得堡,公爵之子和銀行家同為一個俱樂部的會員,實在是匪夷所思;這兩人週末時也絕不可能同時出現在一個家庭派對上,像英國愛德華時代的寬宏大量,讓這兩位“分享”一個情婦的做法也是前所未見的。但這也正是英國的弱點,戰爭使得這個領導階級元氣大傷,乃至支離破碎、聲譽日下。在法國,有所謂的“技術官僚”(technocrats),也就是由出自“名校”(grandeecoles)的高階知識分子來擔任領導人的角色;在德國,第二次大戰之後,組織、企業或是貿易公會的主管人員都可以晉身為領導階級,但在英國,失去的一代無替代人選,沒有一個人的權威足以服眾人,也沒有人足以擔當大任。

………

伯爵與女伶(8)

………

經過好幾個下午,我才得以擺脫伯爵和那排山倒海而來的自白。然後,我們又回覆到原來的關係。他再也沒提起過那幾個小時的慷慨激昂,照例在每年的聖誕和新年與瑪麗亞小姐到我家做客,一樣靜靜地坐在角落,目不轉睛地看著他的愛人,除了簡短的客套話,幾乎不發一言。但是,他又跟我說過一次話,那也是我最後一次見到他和瑪麗亞小姐了。

在1937年2月末或是3月初,我和妻準備從英國到美國度蜜月,並在途中回維也納拜見父母。在離開前,我到伯爵和瑪麗亞簡樸的居處話別。瑪麗亞那時已成為伯爵夫人了。伯爵把我拉到一邊說話。

“我很擔心令尊和令堂。你我都知道希特勒任何時刻都有可能入侵,但是令尊就是不信。他認為希特勒不會到維也納來,即使來,對他也不會怎麼樣。但是,我們都知道他說的不是真話。不曉得他是否告訴過你,他是奧地利共濟會的領袖?”

我知道,但不是父親告訴我的,而是從他嚴守會社規範、神秘兮兮的樣子猜到的。

《旁觀者小說》 第7部分(第1/4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