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足跡 永久書架

第2部分 (第1/4頁)

不是就是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1.三公三孤

三公指太師、太傅、太保(正一品),三孤指少師、少傅、少保(從一品),另有太子太師、太子太傅、太子太保(從一品);太子少師、太子少傅、太子少保(正二品),這些均為加官,用來表明受官者的功績與崇高身份,沒有實際權利。

2.六部

吏部、戶部、禮部、兵部、刑部、工部,六部各設尚書一人,直接對皇帝負責,尚書之下有左右侍郎(副部長)、郎中(司長)、主事等。

吏部:負責官吏的管理,考核,升遷等

戶部:有十三個司,分別管理各地的收支與報銷

禮部:主管國家兇吉大典,教育與考試,招待外賓,宴勞功臣等

兵部:管理天下軍政(軍令由五軍都督府管理)

刑部:管理天下刑名

工部:管理建築、後勤、水利、製造等。

3.督察院

直屬於皇帝的監察部門,下設正二品左右都御史、正三品左右副都御史、正四品左右僉都御史,再往下設十三道監察御史,分管每個省的檢查工作(明時全國分十三省)。

4.六科

分為吏、戶、禮、兵、刑、工六科,每科設正七品都給事中、從七品左右給事中與給事中。

給事中品級雖低,權力卻極大,皇帝交給各個衙門辦理的工作由六科每五天登出一次,如果有脫拉或者辦事不力的,六科可以向皇帝報告。六科還可以參與官員的拔擢、參加御前會議、審理有罪的官員,最為重要的是六科有封還皇帝敕書的權力,即如果對皇帝的旨意認為不妥,可以退回,不予執行。六科給事中與十三道監察御史統稱“科道”,屬於言官範疇。

5.五寺

五寺是五衙門的簡稱,包括大理寺、太常寺、光祿寺、太僕寺、鴻臚寺等

大理寺:相當於今天的法院,是全國最高審判機關,與督察院、刑部構成了著名的“三法司”

太常寺:主管祭祀

光祿寺:主管宴享

太僕寺:管馬

鴻臚寺:管招待外賓 。

6.詹士府

負責輔助太子的機構,設正三品詹士一人、正四品少詹士一人、正六品府丞一人,詹士府下設左右春坊、司經局、主簿廳等。

7.太醫院

管理宮廷及貴族診斷、製藥的機構,設正五品院使一人、正六品院判二人、正八品御醫四人、從九品吏目若干人。

8.翰林院

相當於現在國立大學、幹部學院等的綜合機構,翰林院堂官稱為翰林學士(正五品) ,下設侍讀學士兩人、侍講學士兩人(從五品)、侍讀、侍講各兩人(正六品),修撰(從六品)考中狀元后就會被授予此職位。編修(正七品)榜眼、探花考中後就會被授予此職位。

地方:

縣:助手有縣丞、主簿。縣丞協助知縣管理縣政,主簿管全縣糧稅、戶籍。

州:最早出現在西漢。漢武帝把全國劃分成了13個監察區,稱為州,州的長官叫刺史,負責監察郡,縣的官吏。東漢後,刺史又稱州牧。隋取消郡的建制,只存州、縣。宋朝州的行政長官才稱知州。明清兩代的州有兩級別:直隸州和散州。直隸州屬省,級別與府相同;散州隸屬府,同縣級。 知州屬官有同知、通判,分別掌財政、刑法、治安等。

府:(京兆府、河南府、太原府)府的長官稱府尹,宋朝的府屬“路”(介於中央和州之間)

明清兩代除首都、陪都所在地府長官仍稱尹外,一般都稱知府。

明代府按納稅糧分三等:納糧20萬以上為上府,20萬以下十萬以上為中府,十萬以下為下府,無糧的叫地府,全國150多個府

補充一下:

1:明初有設左右丞相,不久即廢。至成祖時置內閣,只以內閣諸臣參與機務,至此以後不再有丞相之名。

2:總督、總理

總督系地方最高軍政長官,轄一省或二、三省,綜理軍民要政。巡撫為省級地方政府的長官,總攬一省的軍事、吏治、刑獄等,地位略低於總督。

3:省一級的管理機構

司道——是隸屬於巡撫的專設機構。

布政使掌一省之民政、財政。

按察使掌全省刑法,理全省的驛傳。

道受布政使、按察使的領導,有兩種:一種是劃若干府、縣為轄區,可以管轄區內的一般政務;

《遊俠礦炸》 第2部分(第1/4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