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部分 (第1/4頁)
敏兒不覺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別跟孩子過不去前言
常聽許多的父母埋怨,如今的孩子怎麼怎麼不好管,怎麼不懂事。甚至還有父母和孩子在某些問題上達不 成共識;而怒目相對。
作為父母;我們可能都有過這種感觸:每當孩子讓我們著急的時候,我們總是嘆著氣想:孩子小的時候多乖 ,長大了怎麼就跟變了個人似的。脾氣越來越大,和父母說的話越來越少,許多的東西都鎖起來……
其實,每一個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他們的生理和心理都在發生著巨大的變化,這些變化是很正常的。可 是許多做父母在面對這些變化時,還沒有做好足夠的思想準備,沒有做到主動地和他們接觸和溝通,也就不能 正確地對待孩子的種種變化。
《別跟孩子過不去》是一本關於青春期孩子教育的指導性圖書。它從青春期孩子的生理和心理,從生活到 學習等方方面面,進行了深入的闡述,並結合了大量例項,希望能給廣大家長帶來啟示與參考。
我們知道,青春期,是孩子成長的重要階段。在這個階段,孩子想更多地瞭解這個世界,想快快長大,希 望得到大人的尊重和認可,不想讓別人再把自己當成孩子看待。但他們畢竟還不是真正的大人,所以會有一些 衝動、會有一些迷茫、在某些問題上很極端、叛逆,甚至還會發生越軌行為。
比如,青春期的孩子最容易產生厭學情緒,這個時候就需要我們家長能夠正確地去引導孩子,在學習態度 和方法上給孩子一定的幫助。如果一味地譴責和批評,只在乎孩子的成績,不在乎孩子的心情,那麼往往會適 得其反。很有可能導致孩子對學習越來越沒有興趣,對自己也越來越沒有信心……
勿庸致疑,每個孩子都是父母心中的希望與寄託。所以,當孩子在人生的道路上感到迷茫時,我們就應積 極地進行點撥;當他們受到挫折時,我們就應給予貼心的安慰和鼓勵。即使,他們不小心走了彎路時,我們也 要盡力把他拉回來。因為,抱怨、放棄和無休止地責備、對於孩子來說,都是沒有任何幫助的。
這本書力圖給家長朋友們提供一些具體可行的方法,而不是空乏的言論,由於能力有限,不盡如人意的地 方,也希望讀者能夠給予批評指正。作為教育工作者,我真誠地希望,每個孩子都能夠健健康康、快快樂樂地 成長。希望這本書能夠給家有青春期孩子的父母些許幫助!
第一輯每個孩子都會有叛逆的心理
叛逆就是反抗,叛逆就是奮爭。處於青春期的孩子,由於他們對萬事萬物漸漸地有了自己的想法,有了自 己的主見。所以,他們總覺得,長期以來,父母與師長對他們灌輸的思想與理念,竟然有許多地方是“不對” 的。於是,他們就滋生了叛逆的心理,希望能得到家人與外界的認可。其實,叛逆並不是什麼大不了的事情, 它不過是孩子渴望獨立的訊號,是一種希望得到認可的方式。
“叛逆”是渴望獨立的訊號
“唉,這孩子,為什麼越來越不聽話了?”“現在的孩子沒法管了!……”這是許多父母經常發出的感嘆 之言。是的,孩子的任性和叛逆是現在許多家長十分頭疼的事情。許多家長總是很詫異,為什麼孩子在小的時 候吃飽喝足了什麼事也沒有,孩子越大,滿足得越多,孩子要求也越多。到了一定程度,只要稍微不滿足孩子 的要求,他們就跟父母對著幹,無論怎樣教育,都毫無成效。這是什麼原因呢?
其實,當孩子從懵懂無知的孩提時代進入青春期後,最明顯的標誌就是獨立意識的增強。孩子的叛逆心理 也並非像我們所想像的那樣——故意和父母對著幹,也不是孩子越大就越不聽話了。從某種程度上來講,孩子 的叛逆行為,其實也是一種渴望獨立的訊號。
到了這個時候,他們不再對父母的話語“惟言是聽”,而是漸漸地有了自己的想法,並能根據自己的經驗 做出相應的判斷。這時候,如果我們做父母的不懂得及時溝通,及時瞭解,仍然憑藉自己的人生經驗,依照自 己的想法去教育孩子,把他們當作一個什麼都不懂的人,就很容易使孩子聽不進去,也很容易使孩子滋生逆反 心理。從而使矛盾不斷升級,變成和父母對著幹了。
前不久,一位在北大中文系當教授的朋友和我聊起了他家的孩子。朋友的孩子今年剛滿17歲,正在一所重 點中學讀高三。為了使孩子能考上理想的大學,有一個錦繡的前程;朋友為孩子找來了三位輔導老師,分別對孩 子的“語數外”進行課外輔導。誰知,孩子根本不聽話。每當輔導老師登門授課時,
《別跟孩子搶奶》 第1部分(第1/4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